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定西新闻 > 正文

聚焦重点实现项目带动行动新突破

来源:甘肃日报 2012-10-19 00:23   https://www.yybnet.net/

——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综述之三

本报记者 牛彦君

我们既看到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巨大效果,同时也认识到目前项目建设中还存在的不足,如何聚焦重点,实现“项目带动行动”在今后全省经济建设中新的突破,这是这次观摩活动结束后各级干部目前必须正视的首要问题。

日前,省委、省政府提出进一步找准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以期更加集中明确项目建设的重点,形成在项目建设上的总抓手。形成这个总抓手,同时也是全省项目建设的总动员令,充分体现了全省转型跨越、赶超进位的信心和决心。

在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总结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提出,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3341”项目工程,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3341”项目工程的确立,是站在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高度,对实施“项目带动行动”的有力深化。全省上下要创新方法,强化保障,进一步形成项目工作的强大合力,努力形成千方百计抓机遇、争先恐后上项目、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3341”项目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着力重点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三翻番、六提升、两接近、一缩小”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今后5年必须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省委、省政府在认真分析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全省重大战略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审视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和当前的发展形势,同时充分运用项目观摩活动的成果,决定实施“3341”项目工程。

“3341”项目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就是打造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兰州新区开发建设,要按照以创新精神、举全省之力、奏开放强音、促产业聚集的原则,在干中探索,在干中完善,在干中突破,高标准、大力度、快节奏地加以推进,引进和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努力建设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产业新区,最终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要全面落实国家扶持政策,着力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产业链,实施72大类循环经济项目,努力使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是推进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举措,有关方面要抓紧做好报批工作。通过建设“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大省的跨越。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是正在谋划争取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平台,具体就是通过在河西地区打造祁连山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区,在中部和陇东地区打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在南部地区打造江河水源涵养保护与建设功能区,实施一批与生态环保关联度高的三次产业项目,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之路,为构筑西北和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实施三大基础建设,就是要深入实施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交通提升建设,就是着力破解制约甘肃省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构建铁路、公路、航空等相互配套、高效快捷的立体化现代化交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所有市州政府驻地与兰州实现高速连接,进一步提高通县、通乡、通村公路等级;增强兰州中川机场枢纽地位,大力发展支线机场,实现机场覆盖全省14个市州、航线覆盖全国重点城市两个目标。信息畅通建设,就是坚持城市和乡村并重,建设一批信息化重大项目,实现互联网、有线电视城乡全覆盖,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加强社会公众领域信息化服务,大幅度提升甘肃省信息化建设水平。城镇化建设,就是着力构建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大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和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大中小并举、功能定位优势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化体系,到“十二五”末使甘肃省城镇化率提高到40%以上。

瞄准四大产业方向,就是要把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作为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齐头并进、共同发力的产业方向和工作格局。要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立足甘肃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电工电器等传统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技术水准,进一步提升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把甘肃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要着力打造富民多元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务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转5版)

(接1版)要培育壮大区域首位产业,各市州都要从各自实际出发,选择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产业作为突破口,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各方力量,着力打造能够对地方经济起到决定性带动作用的首位产业,形成错位互补、竞相发展的区域产业格局。

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是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基本保障。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小康目标进度要求,今后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必须保持在30%左右。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发展的形势变化,不断自加压力,力争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以强劲的投资支撑转型跨越发展。

可以说,“3341”项目工程是项目带动行动的具体内容和抓手,是全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工程的延伸和拓展。“3341”项目工程涵盖了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着力重点,也是全省项目建设的行动指南。

可以想见,全省上下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都将紧紧围绕着这个总体框架来确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始终扭住项目工作不放松,强力推进“3341”项目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效率地抓好落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第一位的就是要提升谋划项目水平。科学谋划是做好项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抓项目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潜力的过程。甘肃省发展的最大优势在资源,如何把资源优势尽快地、最大化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成功解决这一课题必须依托资源引进项目。

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和西北内陆地区,制约甘肃省项目工作的要素和瓶颈比较多,最突出的在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在资金保障方面,既要努力争取国家资金,又要有效利用银行贷款和省内外民间资本;在科技保障方面,关键是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在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深入实施好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加大国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争取和支持力度,大力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科技型项目和产业;在人才保障方面,要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项目建设一线聚集,使项目主战场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抓项目重在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必须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过硬、密切配合、确保落实。抓落实必须分解目标任务、强化部门配合、加强督查管理。

创新方式,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实践证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扩大开放、狠抓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抓项目工作的成功经验。

招商引资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在酒泉,领导的示范作用到位,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相关地区和企业招商引资,实行精确招商、坚韧招商,注重实效;在嘉峪关,由于各种政策措施的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把注意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把精气神用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由此催生出了一个个上千万元、上亿元的项目大单。

改进招商模式和方法,就要从参展参会招商向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招商、小分队招商转变;就要从企业或政府各自为政单一招商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企地联动招商转变。

同时,切实用真诚、贴心的服务使已招来的客商真正满意,发挥“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集群效应。在定西,惠森公司投资近3亿元的中药材交易城项目,今年交易额将突破60亿元,2015年将突破300亿元,并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甘肃省立足发展循环经济抓招商成效明显。在金昌,他们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一号”工程,精确招商,裂变式招商,主攻能快速形成产业集群的大项目、能快速延伸循环产业链的好项目、能快速抢占高端市场的新项目。目前,金昌市继续抓好园区循环化改造,确定的12个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已经列入国家支持范围。金昌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也被称作“金昌模式”。

事实上,各地都在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规划,积极围绕促进本地循环经济发展开展招商,并通过全省各地的努力,实现循环经济示范省的建设目标。

怎样招商只是手段,项目落地生根才是目的。项目签约了,引进来了,就要千方百计搞好跟踪联系,做好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投产率。同时,为有效制止当前一些引进的企业在土地、新能源、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圈而不开”、“占而不采”现象,要依法依规对其限制,坚决杜绝圈占、闲置、擅自改变用途等行为。

各地在项目建设中加大投入,狠抓了开发区和园区建设。按照搭建平台、集聚发展的原则,各市州要积极推行封闭运行、一站式服务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的投入,拓宽投资渠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项目入驻园区,积极推进“3341”项目工程实施,努力争取全省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新闻推荐

安定区:民生实事暖民心

本报记者  王  雨  通 讯 员  王学武近日,记者走进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只见一排排...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聚焦重点实现项目带动行动新突破)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