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定西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梁发芾过年回到定西北乡的老家在老家自然也说

来源:甘肃日报 2013-02-21 23:3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梁发芾

过年回到定西北乡的老家。在老家,自然也说起老家的秧歌。老家的秧歌是露天表演的。去年我回去的时候,积雪盈尺,人们担心没场地闹秧歌;今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路上尘土半尺厚,动辄尘土蔽日,人们同样操心没地方闹秧歌。

老家的秧歌是农历正月初七八正式开始,正月十五落幕的。我等不到秧歌闹起来就回兰州了。老家的秧歌,只是记忆中的风景了。

传统上,老家的秧歌是在晚上进行的。老家的秧歌主要有四大板块:灯笼,狮子,旱船,歌舞。灯笼分为高灯和掌灯。高灯很高,由高大的小伙子执掌;掌灯较小,由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拿在手上。灯笼是由五彩缤纷的纸花和五花八门的剪纸糊成的。它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是展示妇女手艺的最佳载体。老家的女性都会在做灯笼上争奇斗艳,展示才艺。灯笼内插的是蜡烛,可以发出明亮不定的闪烁的光。舞灯笼是老家秧歌的一项内容。在朦胧的月色下,五彩缤纷的灯笼,光线闪烁迷离,营造出一种神奇梦幻的意境。

老家秧歌中的桶子鼓,以我的观感,比兰州太平鼓要精彩得多。桶子鼓的表演张弛有度,鼓点富于变化。起初是舒缓的慢板,接着是速度逐渐加快,最终在急风暴雨式的快板中结束。据说此桶子鼓的表演,是模拟和纪念当年朱元璋大将徐达水桶内藏武器击溃元军的故事。老家秧歌的最重要部分是歌舞,载歌载舞。歌舞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情节的,小调,小令,如《摆嫁妆》《刮地风》《放风筝》《下四川》,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元曲。一种是有一定情节,带有一定戏剧性的,初具戏曲的模型,如《刘海砍樵》《牧牛》等。其中《牧牛》的唱词和曲调与河北等地流行的《小放牛》是非常接近的。老家传统民歌何以与河北等地民歌相通,值得深究。

老家的传统认为,秧歌是娱神的,是一个社的群众,用闹秧歌的方式娱乐为当地保佑平安的社神的。但娱神只是一种借口,老家的秧歌本质上是自娱自乐的,是给一年辛苦的人们一个可以放松自己,娱乐自己的机会,给年轻的男女们一个展示自己,吸引异性的机会,给巧手妇女展示自己的剪纸、手工等等才艺的机会,给有一副好嗓子,好身段的人们载歌载舞的机会。尤其是,月光朦胧,灯笼闪烁,油彩化妆,轻歌曼舞,足以激发年轻人的春情,秧歌场实际上是年轻人乘机谈情说爱,私订终身的恋爱场。记忆中,一位当母亲的小脚妇女,每场秧歌都死死拽着春情荡漾的女儿的手不松动,怕女儿被一个虎视眈眈的小伙子乘看秧歌连夜拐走。这样的防备其实并无效果,总有小伙子大姑娘,通过闹秧歌而眉目传情,而私订终身,而喜结连理,而珠胎暗结。

近些年,因为晚上闹秧歌给小偷可乘之机,政府要求秧歌必须改为白天进行。因此,现在老家的秧歌是白天表演的。白天表演的秧歌自然没有了灯火迷离的梦幻色彩,华丽精致的灯笼也不存在了。而且,现在老家秧歌的功能和记忆中的已经大不相同。现在的乡村是老人的世界,三十多岁以下的年轻人长期生活在城市,过年偶然回家待三五天,等不到秧歌闹起来的那一天,早早回到城里去了;而且年轻人对于秧歌了无兴趣,早年秧歌促成男女幽会私奔的事,现在的年轻人毫不稀罕。因此,现在老家的秧歌,是中老年人的最爱。他们粉墨登场,载歌载舞,既是对闹秧歌的青春岁月的留恋,更是对留守农村的无边孤独的抗拒。

老家的秧歌,可能最终将成绝响,它只能存在于记忆中,梦乡中。

新闻推荐

“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作品评奖揭晓

本报定西讯(记者王雨洪文泉)4月16日,以文化产业带动“圆梦助学行动”为主旨的第二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在定西市评审揭晓,72幅书法作品、67幅国画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梁发芾过年回到定西北乡的老家在老家自然也说)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