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记者宋振峰
今年6月,全省“1+17”***方案响亮提出,实施***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到2016年底贫困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
定西人感到空前压力。事实摆在眼前,截至2014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中,尚未通动力电的有891个贫困村、2404个贫困自然村。其中,仅定西市,未通动力电的自然村达789个,占到了近三分之一。
不到两年时间,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定西市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下大力气“啃”这一硬骨头。“现在,我们已经给564个自然村拉上了动力电,到明年6月,肯定提前实现全覆盖,还要实现贫困村户均配电容量达到约2千伏安的目标。”12月11日,在与记者的言谈中,国网定西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尔欣展现了电力***的“定西速度”。他说,他们要用这样的努力,照亮贫困乡村的脱贫致富路。
行业部门,更要树立脱贫攻坚“一号意识”
路越走越险。汽车转过好几个山头,才到达安定区凤翔镇永安村。对于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山村,无法正常用的电,比路还让村民“难肠”。
“大年三十晚上,想看个‘春晚\’都看不成,家里电视屏幕闪个不停。”就这,永安村第十村民小组的李永安觉得,他还算“幸运”。毕竟,村组许多人家除夕守岁,电灯下面点的是蜡烛,电视根本不能用。
十多年前,永安村便用上了照明电。可很快,李永安发现,家里的灯泡从40瓦换到了100瓦,还是很暗。想喝个罐罐茶,他也得赶在早上6时以前,要是村里人都起床,熬茶用的茶杯盖大的小电炉便热不起来了。
原因在哪?村里八、九、十村民小组共125户人家,才用了一台20千伏的变压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子用电量大幅攀升,村组动力电源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
给羊铡草,李永安必须趁着白天别人不怎么用电时,方敢用铡草机。就这,他还得竖起耳朵,听其他人有无使用机器。今年7月,正在铡草的他,刚听到别人开机的声音,自家的玉米秸秆就卡死了。
电灯忽明忽暗,电器成了摆设,铡草机转不起来……很难想象,像这样的贫困村,能实现脱贫致富。
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在全省“1+17”***方案中,省发改委、省扶贫办联合出台了《关于***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省发改委、省电力公司将贫困村三相动力电覆盖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动实施,让贫困村老百姓尽快用上优质动力电。
但是,刚开始,国网定西供电公司部分员工并没把此项工程太当回事。因为,这几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一直是他们工作的重头戏。而且,他们的生产经营任务很重,城乡照明供电,新增各类客户工程建设……
“农网改造不等于精准电力扶贫。定西贫困村动力电欠账大、基础差,解决难度很大。作为行业部门,我们更应该将***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杨尔欣说。强化脱贫攻坚“一号”意识,层层签订***责任状,他们全力打响了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攻坚大决战。
责任扛肩,要算就算脱贫攻坚这笔大账
在定西,贫困乡村大多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
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要解决占全省近三分之一自然村的动力电问题,实非易事。
把脱贫攻坚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在定西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网定西供电公司与定西市发改委一道努力,科学编制项目方案,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落实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在工程建设中,国网定西供电公司所有的工程都为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让路,材料优先保证,施工优先组织。他们还建立了分层、分级的负责制,市供电公司包县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包供电所,供电所包扶贫点。一个个“包”字的背后,是十分清楚的责任制价值取向——是你包的,你就得抓好。并时不时地加以抽查,通过解剖一个个供电所,看是否完成任务,加以奖惩。
时至隆冬,在定西,三相动力电全覆盖工程依然一派火热景象,建设者们穿梭在田间地头。电杆送不到点上,他们人拉肩扛抬杆子;杆子架起来了,他们登高爬低接线路……有的自然村,住两三户人家,通动力电得架一公里的线路,投资便增长10万元以上。
“像这样的事,山区比比皆是,但这不能算经济账,要算,就算脱贫攻坚这笔民心大账。***,一个都不能少。”(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张令平在调研市区城建项目时强调科学编制规划认真谋划项目推动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石建强)12月29日下午,市委书记张令平带领四大班子有关领导,深入市区部分重点城建项目建设现场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项目规划、选址以及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