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薛巍敏
现今社会中有一群人——他们的父母从农村出来在外打工,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留守儿童”,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中的一些也陆续走出乡村来到城市中打拼,被人们称作“漂二代”。作为一个特殊存在于城市之中的群体,“漂二代”的生存现状值得关注。
对家若即若离
3月1日,小雯买好了回天水的火车票,过年她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在打工的理发店坚持加班。对她而言,过年上班一方面可以多挣点钱;另一方面是她回家不知道能做什么,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
小雯告诉记者,从小父母就一直在外打工,自己跟随奶奶长大,除了过年基本上都不会见到,“不怕你笑话,上初中前我都记不得父母长什么样子。”
高中毕业后小雯选择了一条和父母同样的道路——外出务工。“其实当时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差,还可以继续学习,但心里面总想逃离那个家,想让自己早点独立起来。”就这样,小雯毅然从天水甘泉镇的家中“逃”了出来。
起先她去了离家很远的乌鲁木齐,一年多后她选择了离家相对较近的兰州作为落脚点。选择回来很大的原因就是放不下自己的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在兰州随时都可以回去尽孝。”
这次过完年回去也是因春节前小雯母亲打来电话告诉她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近一直卧床养病,希望她回去看看。
“去年一整年我一次家都没回过,只能和奶奶通通电话,现在我想是时候回去了。”说到这里,小雯的眼中泛起泪光。
还会回兰州来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小雯犹豫了一下,“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回到兰州,但我肯定还会离开那个家。”
在小雯眼里,天水乡村的家是她童年的港湾,但并不是她以后的归宿,她希望自己可以在城市里有个家,让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漂三代”。
“城市不是城市,乡村不是乡村,我的家是一朵漂浮的云,幸福不会从天降,我漂我漂我漂啊漂,何时能扎根,我寻我寻我寻啊寻,何处安放我的青春……”这首名为《漂二代》的歌是小雯平时最喜欢的一首歌。
对梦渴望难及
来自定西农村的王刚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兰州待了三年,虽然拿着本科文凭,但他的心里很清楚,与很多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相比,自己是一名彻彻底底的“漂二代”。
“与一些来自农村打工的孩子比,或许我还有一些优势,但和城市里的人比起来,我必须承认自己很多地方都处在劣势。”他告诉记者,从小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人很少团聚,那个时候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家人能随时相聚。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那年他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成了全村的骄傲。然而,从来到兰州上大学开始,他就慢慢发现一切并不像最初想象的那么美好。
“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以前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现在算是切身体会了。小到吃喝穿戴,大到实习工作,总有无形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在王刚看来,自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获得和城里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机会。
除了工作,在感情生活上,“漂二代”往往可能面对更大的坎坷。相貌不错、性格活泼的王刚在大学三年级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女孩是兰州本地人,我们大一在学校社团认识,相识两年后终于走到了一起。她知道我的家庭背景,但从来没有嫌弃过我。”
可是,就像许多老套但无奈的爱情故事一样,他们的感情遭到了女方家里强烈的反对,女孩的爸爸妈妈都给他打过电话,恳求和他们的女儿分手,用尽各种理由告诉他和他们女儿在一起是不会得到幸福的。
“虽然没想到电视剧里的老套剧情会在我身上上演,但我不怪她的父母,他们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好,当时我连结婚的彩礼钱都拿不出来,怎么可能和她在一起。”最终王刚选择了放手,不再见女孩,也不再接女孩的电话。
现在的他对感情不再有太多的期待,只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目前他在兰州一家小型私企中打拼,“这里人际关系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努力工作有了保障我才有资格去恋爱吧。”王刚的语气中充满无奈。
何处安放青春?
有专家指出,“漂二代”由于与城市中同龄人的出生环境、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有较大差异,因而精神上、心理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在城市打工、创业或生活,却依旧脱不掉农民身份。这个在都市中漂泊的群体,是城市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得不高度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漂二代”往往会陷入自己身份认同的尴尬。城市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作为推动力,可当他们进入城市后却发现许多的格格不入,一张暂住证就表明了他们并不属于这里的身份,却仍要埋头在这里创造价值争取认同。
其次,“漂二代”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很难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他们大多属于留守儿童,在学习初期就缺乏父母关怀,导致学习成绩不稳定。一些能够与父母一同进入城市的孩子也面临学籍限制等诸多问题,难以和城市孩子享受同等教育水平,而之后进入城市工作往往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继续接受教育。
同时,婚姻状况成为束缚他们的一大难题。采访中,很多“漂二代”都会被感情问题困扰,传统观念的阻拦、高企的房价都是他们婚姻道路上的“拦路虎”。其中有一部分最终只能选择回老家做一名“沉二代”来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
在解决“漂二代”所面临的问题上,有专家提出,教育方面,在教材没实现全国统一的情况下,应推动他们在属地学校参加中、高考。就业方面,首先要把他们纳入就业登记、培训行列,在招工、招聘等问题上统一政策,做到公平就业。社会保障方面,首先把他们中的无职业人员纳入城市低保,其次对他们中的大病、伤害等在认证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居住方面,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给予他们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廉租房的待遇。
此外,作为“漂二代”,本身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城市情结,树立多样化的价值观取向,盲目的追逐所谓城市生活可能反而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房惠玲)4月6日,“和谐社会、幸福家园”50%购房补贴项目在定西启动。据介绍,这是甘肃省首次启动购房补贴计划,让新落户城市的居民以及购房能力有限的居民能够享受购房补助政策,并扩大住房公...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