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定西新闻 > 正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定区春耕生产工作见闻通讯员 曹应森

来源:定西日报 2016-04-23 00:15   https://www.yybnet.net/

“铁牛”欢奔闹春耕

“三月掀春潮,农机闹春耕”。尽管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可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一社的陈录元没有闲着,他驾驶着“东方红LF904”大型机械正在旋耕土地。今年他已经从事农机作业旋耕土地200多亩了。

陈录元前两年贷款购买了中型拖拉机“沭河354”型机械,除了给自己用外,还抽空为左邻右舍帮忙挣个零花钱。去年全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会在这里召开后,农民利用农业机械发展旱作农业的积极性大增。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政府农机补贴8.56万元的基础上,他自筹资金购买了15.8万元的大型机械准备大干一场。

去年秋后陈录元深松土地、秋覆膜作业700多亩,收入2.8万元。“今年只要勤快些,按照农机服务队的安排去做,一年就能还清购买大型农机的钱。”老陈掀了一下头顶戴着的洁白“回族帽”,满脸绽放灿烂的笑容。今年,他预计农机作业1500亩左右,毛收入少说也要6万元。

“‘铁牛\’欢奔闹春耕。真想不到,为民农机服务队把农机服务工作搞得如此红红火火,真是干了自家活,帮了大家忙,还能到十里八乡去挣钱,这个好做法值得在全区推广。”区农机局局长党宏仪看到块块梯田地里农机作业的场景,高兴地发出了慨叹。

符家川镇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块块水平梯田地里有1台大型旋耕机、1台覆膜机,多则十多人,少则五六人,他们自愿组成互助组,施肥、旋耕、杀虫、覆膜、覆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据了解,在农村,像覆膜种植这样的苦力活单靠农户一家一户难以实施,于是一般按自然村农户或三五户,或四五户组织合作互助组开展活动。互助组里有机械的,农机户主不以挣钱为主,要么只向互助组成员收取耗油费用,要么干脆免费提供服务。针对互助组里没有农机的情况,镇村干部协调农机服务队来帮忙,以低于市场价格提供服务。

近两年,安定区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政府全力配套资金620多万元,着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组建农机服务队32个,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9个,实行耕、播、防、收专业化服务和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设施种植受“青睐”

“一亩园抵过十亩田”,这是庄稼人谁都会明白的浅显道理。可真正用心经营好这个“园”的,确实很少。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做法,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花香四溢,明天硕果累累。来到位于新城区凤翔镇福台村的定西金源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座座日光温室里桃花争春,杏花争艳,草莓成熟待采。悠闲的市民带着孩子信步来到这里,采摘着草莓,欣赏着美景,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体验着亲情的温馨,众人满脸绽放幸福的笑容。

这里原本是一坡荒地,如今变成了一座座恢宏的日光温室,成为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了。“我们看准的是安定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和政策,看准的是日光温室的高产高效高收益。”示范园负责人石刚信心百倍,“要让示范园成为观光园,休闲园,待果实成熟后,让游客亲自采摘,亲口品尝,吃在口里,甜在心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官营镇先锋村推广塑料大棚多茬种植技术,一座大棚两茬芹菜或两茬芹菜加一茬香菜三茬种植,年最低收入八九千元,遇上好价格,还能收入1.5万元左右。凤翔镇推广日光温室种植草莓等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为游客提供体验劳动、收获果实的平台。符家川镇推广该镇兰星村南坪现代农业示范种植模式,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183座日光温室里种植的韭菜、油麦菜、香菜、茼蒿、油菜等反季节蔬菜2015年收入156万元左右。

近年来,该区把推广设施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累计建设日光温室4360亩、塑料大棚8500多亩。今年,全区新建塑料大棚3240亩、日光温室100亩,让设施种植成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科技保姆”传“经”忙

走进宁远镇黑色全膜马铃薯示范区,新覆盖的黑色地膜在阳光地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耀眼,膜下的颗颗露珠晶莹剔透、摇摇欲滴。区农业部门的专家安磊和镇上下派的包村干部一起耐心细致地指导当地群众开展春耕顶凌覆膜工作。

“农民种庄稼,以前‘靠老天\’,现在‘靠科技\’,‘黑色地膜覆盖+配方施肥+良种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综合实用技术是马铃薯增产的关键,要给老百姓讲清楚,说明白,马虎不得。”对于科技应用,干了几十年农业的“老农技”安磊毫不含糊。

安磊和农技人员走到哪里,科技咨询指导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老百姓的炕头,处处是课堂。只要老百姓需要,他们都倾囊传授,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撑起了科技“一片天”。

根据区情实际,该区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的决心大,信心足。春耕以来,畜牧系统技术骨干成了大忙人,他们深入农村乡镇村社,全身心投入到服务生产一线,或集中开展技术培训,或亲临现场把脉问诊。他们给予的,正是老百姓所急需的,他们让老百姓种草养殖增收致富的天地更辽阔。

“老冯,打电话联系你,就是想了解一下连片种植优质大燕麦草,区上有没有补助政策”

“麻烦老冯,请告诉一下饲用玉米需不需要地膜种植”……随行陪同采访的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冯强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有的是告诉好消息的,有的是咨询政策的,但更多则是请教草畜方面技术的。老专家也会遇上新问题,他也很热心,亲切地告诉老乡“你说的这个事情我不清楚,回去咨询了解清楚后给你个回应好吗?”“这个问题我还很陌生,待回去后查查书,请教请教师傅再打电话告诉你好吗?”……

区农业部门近百名技术人员每天都像老冯一样,为群众提供农技服务,集中会诊“疑难杂症”,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教,解决群众在耕地、播种、施肥、覆膜、病虫防治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农民点菜,科技人员下厨”,一道道科技大餐摆在了群众的“春耕餐桌上”,让老百姓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土地流转成时尚

“人到哪里去,地由谁来种,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石泉乡吕评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强彩霞用勤劳的双手和艰辛实践成功解答了这个问题。

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流转土地是关键。“人到城里去,地由我来种,钱从地里来”强彩霞侃侃而谈,她介绍着自己近几年的两条好经验,一是发展大户,一个人流转的土地不能太多;二是农村缺少劳动力,要靠农业机械。今年,她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继续流转土地2000亩左右,将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作业技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携手合作社成员一道奔走小康路。

针对农村闲置土地多的实际,符家川镇金星村2社的陈士灵有了活思想,去年他购置机械2台,流转土地50亩,种植和农机作业收入12.5万元。尝到甜头的老陈今年又流转土地300多亩,成立了润兴源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订购了30多万元的大型农业机械,他要发展好合作社,经营好土地,让黄土地有最大收益。

在陇中广袤的原野上,在美丽的村落里,不时传来群众的欢笑声,飘荡着豪放的农歌牧曲,向天际间传播着时代变迁的最强音。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眼下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在陇中广袤的田野上、醉人的春风里,处处是农机作业、农民劳作、农技员传“经”授“宝”、干部助春耕的动人场面,勤劳的安定人民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精心编织着一年的增收“梦”,妙手绘就一幅幅春耕春播的恢宏画卷。

新闻推荐

定西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石建强)4月25日,定西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定西市伊斯兰教协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了定西市伊斯兰教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及...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定区春耕生产工作见闻通讯员 曹应森)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