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定西新闻 > 正文

保住青山绿水,守住金山银山——甘肃退耕还林调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6-05-27 23:5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薛巍敏

2014年国家重启新一轮退耕还林以来,全省抢抓机遇,把退耕还林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与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藏区三大贫困带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特色林果产业建设融合发展,与全省双联行动协同推进。如今甘肃省退耕还林效果如何?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绿了山头,鼓了腰包

“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荒山野岭,没有一点生气。”五月中旬,在通往采访对象的路上,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局副局长董俊胜指着远方已经初显绿荫的树林告诉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前,这里的夏天很难见到绿色。

就是这样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在成了甘肃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

记者来到安定区凤翔镇上台村64岁村民马领老人家里,一提起退耕还林,老人的话匣子就一下全打开了:“我们这里原来的青山绿水早已消耗殆尽,小时候我还能上山劈柴,等到大了连柴火都难劈了。”

由于这里地处内陆腹地,加之环境破坏严重,村民种粮食只能靠天吃饭,“遇到干旱年份,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国家1999年在甘肃推广试点退耕还林政策以后,马领老人一家和周边村民的命运悄然发生了改变。

“2002年开始我参与到退耕还林,刚开始有些犯嘀咕,毕竟土地就是农民的饭碗,一下子让农民放弃种粮改种树真的很难接受。”当时和马领抱有同样想法的村民并不在少数,然而很快村民们的顾虑打消了,原因很简单,国家的补助要比那些产量低下的粮田产出多很多。

不仅是有了补助,退耕还林也让那里的年轻人摆脱了黄土地的枷锁,“现在我的两个孩子都去了临洮打工,村里年轻人基本也都不沾土地了。虽然难免有些冷清,但过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截至目前,安定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4.74万亩,同时,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2.63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6.05万亩,封山育林0.73万亩。

“退耕还林这十几年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山头变绿了,下雨天不但多了,而且山涧弯子里的河水留得住了,自己的钱袋子也比以前鼓了。”马领老人的一番话是当地村民真实的心声。

“防火的压力增大了”

退耕还林这几年到底在甘肃省搞的怎么样?一位来自基层的林业工作者的烦恼,或许给了我们答案。

“现在防火的压力大了许多。”安定区林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幸福的烦恼”。

这份“幸福的烦恼”恐怕是甘肃省许多退耕还林地区的共同体会。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845.3万亩,涉及全省14个市(州)、85个县(市、区)、166.9万农户、728.5万农村人口。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甘肃省林业厅退耕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相关监测,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土壤侵蚀量从2005年的每公顷241.88吨降低到2011年的每公顷2.8吨,全省前一轮退耕还林林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改善生态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每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848.94亿元。

大数据衬托出的是小环境的改变。张掖市实施工程后域内主要河流水量逐年增加,多年不见的黑鹳、白鹳、白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已频繁出现在山丹、民乐、肃南的部分退耕还林区。

而退耕还林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对社会发展带来的驱动力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据统计,退耕还林资金直补政策使全省退耕农户户均收益9704元,人均2226元,大面积坡耕地还林还草后,带动了特色林果业、草食畜牧业迅猛发展,2014年全省特色林果业已达到2020万亩,产量920万吨,年产值218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1410元。同时,工程实施后甘肃农村劳动力输转人数和务工收入逐年增加,分别是退耕前的14倍和23倍,退耕农户中每年近300多万人次外出务工。

此外,退耕还林工程紧跟***,培育产业发展,各地把新一轮退耕还林作为重要依托,将85%以上的任务安排在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创建了一大批精品示范工程。

下一步,甘肃省将继续提高退耕还林信息化采集水平,力争让每一片退耕还林区域都有据可循,实现真正惠民。

退耕还林砥砺前行

目前,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这次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每个区域划定的符合退耕要求的地块过为分散,我们的一些调研员想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驻当地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给开展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采访中,一些基层林业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国土相关部门“二调”数据与现地不符,导致实际操作中地块落实困难,也因为地块分散,使得新种植的林木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对生态改善能力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省退耕办负责人表示,甘肃省将通过国家允许“先退后调”的办法研究解决,不断完善新一轮退耕还林相关规划,努力为甘肃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由于甘肃省严重沙化耕地面积大,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7%,沙化土地面积列全国第五位,是我国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也是全国防沙治沙的重点省份之一。防沙治沙,遏制风沙侵害,刻不容缓。为此,甘肃省积极建议国家林业局从甘肃沙区实际出发,将甘肃省方案规划的238.37万亩严重沙化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计划。

此外,此次新一轮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有所降低,且见效周期长,一定程度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林业部门正积极争取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或将退耕还林补助再延长一个周期,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同时,探索建立退耕还生态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强管护,对经济林适当给予补贴,激励农民爱林护林营林。

新闻推荐

定西彩民守号两年中双色球744万大奖

本报讯 福彩双色球 2016069期开奖,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新城佳苑后门1号 62242124号投注站一位幸运彩民斩获当期双色球头奖1注,揽获奖金744万元,近日,中奖彩民赵先生(化姓)现身甘肃省福利彩票发行管理...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保住青山绿水,守住金山银山——甘肃退耕还林调查)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