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旺平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举措。定西市文化馆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形成了制度机制,增强了文化人和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了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决策指导更趋合理,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完善,责任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重要改革举措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和政策协调,明确了推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积极宣传引导,消除职工思想顾虑,转变职工发展观念,及时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动员大会,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二是组建理事机构,按照“3+3+3+2”模式,组建了理事会,成员共有11名,其中单位代表3名、政府部门委派3名、业界专家中推荐3名、社会招募2名。执行理事由馆长担任,理事长由市文广局委派人员担任,副理事长由1名社会招募人员担任,秘书长由1名市文化馆理事代表兼任。
二、获得改革成效
一是形成了制度体系,根据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决策、监督、执行三权分离的总体目标,按照各自职责、行为规范,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延续性的“1+2+9”制度体系。二是增强了文化自信,有效激发了演职人员及书画艺术家等文化人的艺术才情,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文化工作者找到从事文化事业的归属感。通过“扶志”“扶智”和“扶贫”,助推精准脱贫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切实增强了文化人和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三是带动了经济发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增强了文化馆内生动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18年,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市文化馆已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1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0场,增幅65%,直接投入社会资本52.9万元,辐射带动产生文化经济256万元。
三、试点改革启示
一是试点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发挥党建引领。坚持文化自信,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写进《定西市文化馆章程》,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全面服务改革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党建工作与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有机结合,试点改革在党支部监督之下阳光运行深入推进,领导班子民主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试点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除顽瘴痼疾。改革是由问题而产生,改革要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改革前,文化活动频次少、规模小,内容不接地气、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试点改革就针对这些“顽瘴痼疾”,变“请进来”搞活动为“走出去”搞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演职人员和受众的文化自信,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
三是试点改革必须坚持为民取向,确保文化惠民。文化活动开展要扎根基层人民、贴近生产生活,按照“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要求,全面实现文化活动与基层需求相对接、与人民群众呼吁相对应,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8年,在农村开展“双百千万文化惠民小分队行动”活动37场(次),涵盖37个村的3万余农村人口。为服务城镇居民,在城镇开展大型赛事4场(次),涵盖人口11万。
四是试点改革必须坚持破题指向,实现合作共享。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探索出了一些团结和带领社会文艺团体、文化名流、演艺人才、喜好群众等合作服务基层服务大众的机制;坚持破题指向,研究解决文化馆工作中实际存在困难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一些健全机制的新思路,促使共谋文化事业发展,共创文化事业繁荣。在文化活动中,注重基层群众的参与,让专业文化人才和更多有文艺特长的群众同台展演、共同提高,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同喜同乐。
(作者单位:市文化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国军)4月18日下午,定西市长三角招商推介活动总结会在杭州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戴超出席并讲话,市委常...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