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西 今日通渭 今日陇西 今日漳县 今日渭源 今日岷县 今日临洮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今日通渭 > 正文

定西人 甘报情

来源:甘肃日报 2019-05-21 06:43   https://www.yybnet.net/

张剑

我是地地道道的定西山区乡里人。大树沟是生我养我的自然村,麻地湾是行政村,高峰乡是管辖,安定区是籍贯。可以说,定西在以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高峰乡更是困难中的困难,落后中的落后。定西人自己也接受了外界对自己的那种标签,变得没有底气,缺乏自信,失去希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上兰州师专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怯懦不安的,作为一个定西乡下来的孩子,总是涨红了脸。幸好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徜徉在文学中我感到了美好。

毕业后我当了老师,又转了行当了几十年“干部”,在繁忙琐碎的事务中,对文学的感受慢慢地淡了。但是《甘肃日报》的文学版面一直是我思想深处的自留地,对她充满特殊的深情与钟爱。从临洮师范到定西的许多行政单位,《甘肃日报》是各个单位必订的报纸。我一直坚持剪报,从1984年参加工作起,我将每期的《甘肃日报》文学版按照文章形状剪下来,粘贴在塑料皮的本子上,后来是专门装订的十六开或者八开的白纸本子,一有闲暇,便翻出来重温、学习,仿佛是向老师请教,与老朋友畅谈,抚慰了心灵的焦躁、困惑,让我在滚滚红尘中保持了善良与热情。

自己的大大和妈妈生于193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们已经十岁了。妈妈最得意的事是,她念的书、识的字来自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树沟的扫盲班,“吃了饭,洗了锅,抱上娃娃上冬学,学写学算学唱歌”,她的文化程度都达到能看《甘肃日报》的程度了。妈妈说当年大树沟的文化室很红火,她是学文化积极分子,当年大树沟文化室的先进事迹还上过《甘肃日报》。

大大最有成就的事情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担任高峰公社林场的护林员,管理着上千亩的七眼泉林场,跨了坪湾、明星两个村,大概有几万株树,郁郁葱葱,一片绿意盎然。他还热心于在大树沟的庄前屋后、地埂上、山泉边大量地栽植白杨树、柳树、杏树,也经常在公社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经常收听广播,翻阅各种书籍和我带回家的《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定西日报》。

洋芋在定西人的生活中那是必不可少的。以前是过日子的主要食物,后来不同了,定西人用火车专列把洋芋运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个洋芋大王领着种植、加工、贩运、储藏、科研的人成立了马铃薯协会,链条延长了,事情做大了,农民增收了,连我们的总理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说定西的洋芋是“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定西的中药材也很驰名,“岷归”畅销东南亚,黄芪营销全国,占据南方人的煲汤餐桌,还有定西的白条党参,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品牌。

我认识的许多朋友都与文化有关,都有文化情怀。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以暖人,文以富人,在新时期,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个叫汪航的漳县下岗女职工,将漳县洁白的盐调成七色颜料,发明了盐画,她将雪景画得晶莹剔透,将贵清山描绘得秀丽妩媚,获得了国家专利。定西剪纸省级传承人傅忠民,常握剪刀的双手长满老茧,勇于创新,他把定西剪纸带到了俄罗斯。孙维民,一个清瘦高挑的通渭汉子,对地方小曲的痴迷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自己编剧,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成立了传承通渭小曲戏的演艺公司,三年前将通渭小曲唱到了北京。他的理想是,争取将通渭小曲戏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通渭小曲戏的抢救性保护和研究、提升、传承做贡献……面对此种种,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记录感动我的定西人和定西事,向《甘肃日报》投稿。去年我写了一篇《大树沟里人的丹阳节》,文章末尾写道,我自己现在不以说定西话而害羞,走到外地不再以自己是定西人而自卑。这是我的心路历程,也是绝大部分定西人的心路历程。

新闻推荐

通渭至定西等三条地方高速公路建设调度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文爱凤)5月6日下午,市政府召开通渭至定西等三条地方高速公路建设调度会议。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张应钦出...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生态乡村美如画2019-05-11 08:30
猜你喜欢:
评论:(定西人 甘报情)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