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渴望课外书
孩子们画出对美好家园的憧憬
兰州晚报讯“7·22”定西地震致使重灾区360多所学校受灾严重,受灾学生7.7万人。为保障秋季正常开学,当地政府拆除了131所受损严重的校舍,搭建活动板房271间,搭建帐篷509顶。目前,灾区上万名学生在“板房学校”和“帐篷学校”上课。
灾区孩子的学习生活牵动着南京市民的心,大家呼吁为失去家园的灾区孩子给予更多关爱。经过南京市爱心大使邵建波的牵线搭桥,今天起,本报携手《南京晨报》开展媒体异地联动,共同为甘肃灾区孩子筹集学习用品、字典、卡通漫画书、学生报纸、故事书、杂志、课外读物等。
灾区上万名孩子在“帐篷学校”上课
近日,记者再次赶赴灾区采访时看到,岷县漳县重灾区到处都是搭建的帐篷,而灾区上万名学生就在“板房学校”和“帐篷学校”里上课。
“家人走了,房子塌了,我的书包也不见了,没办法上学了。”“7·22”定西地震中,重灾区岷县梅川镇永光村的褚江伟、褚江瑞、褚江琴三兄妹正好在亲戚家过暑假,幸运躲过了一劫,但却失去了父母和奶奶,成为孤儿的他们目前和爷爷褚怀德相依为命。“我都六十多岁了,供养三个孩子上学确实有点困难。”褚怀德满怀惆怅地说。采访中,褚怀德找到的三个孙娃的唯一物品就是一个残破的语文课本,其他的书本和学习用品被巨大的滑坡掩埋。
在岷县永新村帐篷小学,记者看到帐篷很小,里面挤满了学生,帐篷前侧挂着一个小小的黑板。孩子们都是几个人看一本书,一个个小脑袋挤在一起,似乎在争抢好吃的似的。面对记者的疑问,学生包宏伟说:“地震的时候书包压在下面,找不见了。”班主任谭老师告诉记者,地震之后,许多设施都没有了——教室没了,桌椅没了,书本没了,甚至连老师都不够了。
“有没有人给孩子们捐款,捐书?”面对问题,谭老师情绪不高地说:“有,但太少,根本不够。”得知本报即将启动“爱心书巢”活动后,谭老师显得很兴奋,“真的吗?那实在太好了,请帮孩子们多募捐点书,别人家孩子用过的书,用过的本子,我们都要,只要有就行。”包宏伟则有些激动地说:“我好想要一套课外读物。”
据了解,孩子们目前已顺利在“帐篷学校”和“板房学校”上课,但急缺实用书籍。
本报携手南京晨报为灾区捐赠“书巢”
经过爱心大使邵建波的牵线搭桥,今天起,本报携手《南京晨报》开展媒体异地联动,共同为甘肃灾区孩子筹集学习用品、字典、卡通漫画书、学生报纸、故事书、杂志、课外读物等学生实用物品。南京辖区或周边爱心企业、社团、高校、个人若有意愿向甘肃灾区孩子捐赠爱心款和书籍,可联系《南京晨报》捐赠热线。
此外,昨日上午,南京财经学校已呼吁该校3000多名学生向甘肃灾区捐赠书籍。
温馨提示:由于本报国庆休刊,有意愿捐书的爱心人士可于10月7日后将书籍送至本报编辑部。
捐赠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路299
号兰州报业大厦11楼
兰州晚报捐赠热线:181931058690931-4286666南京晨报捐赠热线:13072530502025-84701110捐赠账户:6222600820006484355交通银行户名:张鹏伟
新闻推荐
5月16日,定西市岷县梅川镇永星小学的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的玩耍。去年7月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中这个学校校舍全部损毁,经过一年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师生们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通讯员白文科记者牛小亚...
漳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