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广饶新闻 > 正文

麻风村村民习惯了清净的生活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3-01-26 22:02   https://www.yybnet.net/
付延奎指着挂在墙上的照片,向记者一一介绍哪位是他的儿子,哪个是他的孙子。他说,虽然他不在家里居住,但家里的每一位成员他都认识。 (记者 李静)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70岁的张经理得到了居住在麻风村村民们的不少照顾,他虽口齿不清却满怀感激。 (记者 李静)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李振生养的这只大黑狗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儿,而且还有捉老鼠的本领。 (记者 李静)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1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东北方向的东营市麻风村时,只有五位麻风村村民在院子里晒太阳,其余的七位村民都带着刚刚分到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回到了他们原来的村子。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麻风病的正确认识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再加上这些曾经的麻风病人病情逐渐稳定,附近的村民、家里的亲人和原先村子里的邻居不再对他们另眼相待,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与亲人的往来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是他们回家去看望亲人,有时候是亲人们一起到麻风村看望他们,他们逐渐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尽管如此,但他们还是没有离开麻风村的想法,“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习惯了清净的生活,还回去干啥?”村民们都这么说。

付延奎:

靠劳动过上“富裕”生活

付延奎在麻风村可以算得上“富裕户”了,看看他的屋里,电动三轮车、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一应俱全,冰箱里的鱼、水饺等是他经常自己做的饭。付延奎的老家是东营区辛店镇万泉村,现在老伴和三个儿子都生活在万泉村。“三个儿子都早娶了媳妇,现在我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说起现在家人的情况,付延奎是一脸自豪。他住到麻风村已经26年了,早就习惯了远离家人的生活。

“我是 1986年才开始得病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就得了这个病。”付延奎说,最初他发现自己掉眉毛,遇到天气变冷的时候,脸会变得很黑,觉出身体的异常以后,他先后到东营区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检查,在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确诊为麻风病后,乡亲们都躲着他,也不让家里人跟他的家人接触,“当时三个儿子,老大快二十岁了,最小的孩子也十来岁了。”付延奎说,看到村里人对麻风病人这么歧视,他怕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他们的婚事,索性搬到了麻风村长期居住。虽然后来经过治疗,他的病情稳定下来,但他仍然没有搬离村子。

当时,他正值四十多岁的年纪,麻风病除了让他的眉毛脱落,身体的其他部位并没有出现别的异常,一点儿也不耽误干日常的活计。麻风村附近的一百多亩土地都是麻风村的,他就买来基本的农具,在地里种上不少庄稼。原来在万泉村时,付延奎就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春种秋收,每年他都把收获的庄稼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卖掉,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不少钱,“当时孩子小啊,我虽然在这里住着,也不能让在家里的媳妇和孩子饿着啊。”就是靠着自己的劳动,供养着几个孩子成人,等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生了孩子,他也慢慢地享起了儿孙的福。“现在他们每年都能来看我几趟,老伴、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来。”

付延奎房间里的墙上,挂着几个相框,相框里放着家人的合影和他们家小辈结婚等大事的照片,“家里有喜事,他们都照了照片给我送过来,别看我不在家,可家里的人我都认得。”付延奎说,原来母亲活着的时候,他会抽空回去看看,现在母亲不在了,他也不回去了。“十年没回家了。”

付延奎是个很会生活的人,麻风病在他的生活里,似乎只是个“过客”。病愈之后,他依然很积极地生活着。在他的屋里,电视机、电冰箱、电动车一应俱全,做面食的案板上也打扫得很干净,“我经常自己包水饺。”说着,他打开冰箱,拿出昨天剩下的水饺,“一个人吃得少,有时候就多做点分几顿吃。”然后,他又拿出炖好放在冰箱里的带鱼,顺手拿一块放到嘴里,“别管在哪里,都得好好生活。” (记者 李静)

张经理:没有他们照顾我活不了

冬日里有阳光的上午,张经理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到廊檐下晒太阳,但是,从床上起来走到廊檐下,就成了行动不便的他最大的难题。“每次都是他们扶着我过来。”六年前,一场脑中风又让他落下了说话口齿不清的后遗症,但他见到记者,却一直在很费力地说大家对他的照顾。

张经理今年70岁,他是1981年来到麻风村居住的。麻风病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残酷的印迹,他双手的手指头烂得只剩一半,脚趾也残缺不全。身体的残疾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付延奎就经常帮他把水、柴草放到屋里,减少了他的麻烦。六年前,张经理又不幸患了脑中风,虽然经过全力救治,他能够下地活动了,但说话却不再清晰,拐杖也成了他的另一只手,起起坐坐都需要别人搀扶一下。这样一来,每当他要坐下或站起来时,谁看到都会主动帮他一把,“在一块住了这么些年了,帮这么点小忙不算啥。”说起帮助张经理的事,大家都这么说。

现在,付延奎是日常照顾张经理最多的人,除了帮他打水、捡柴草,还担负着帮他做饭的任务,为了方便照顾张经理,付延奎索性搬到了张经理的隔壁,“半夜里他叫一声或有什么动静,我都起来过去看看。”付延奎说,市皮肤防治所的领导为了鼓励付延奎,每月会多发给他20元补贴,作为照顾张经理的“劳务费”,但付延奎却说,照顾张经理并不是看上了这20元钱,“现如今,20元钱真算不了啥,就是在一块住着,看不得他受罪。”说起大家对他的照顾,张经理也是感激不已,虽然口齿不清,但记者也听出他含混着说的“没有他们照顾我活不了。”

(记者 李静)

李振生:见证麻风村变迁

58岁的李振生是东营市麻风村最早的村民,18岁时他就开始眉毛脱落、手指变形,但受到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1980年,25岁的他离开滨州的家人,来到东营市麻风村,一边治疗一边居住。后来虽然经过药物治疗,但左手五个手指已不能伸开,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也有些弯曲。因为患麻风病,他一生未曾娶亲,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

转眼间,他已经在麻风村生活了33年,现在只有一个大哥在老家生活。说起这些年来麻风村和麻风病人的生活变化,他有着切身的感受。“生活条件好的可不是一点两点。”李振生说,最初他来到麻风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五元生活费,但这五元生活费并不分到个人手里,而是交到麻风村的食堂,“当时,有四五十个人住在这里,我们都在一起吃食堂。”后来,政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补助标准,并给他们盖了单独的伙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锅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做自己喜欢吃的饭,“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到100元菜金,还有面和油,也都是每月按时送来。”

而对他们来说,生活中最大的便利就是通了电、有了水。“原来天黑了点煤油灯,也没有自来水,吃水得靠市皮肤病防治所派专人给送来,很不方便。”现在,市皮肤病防治所的工作人员牵头,帮他们通了电,引来了水,他们不仅安上了电灯,还能看上电视,“现在国家有啥大事,我们也都知道了。”

去年初,他向人讨来一只小黑狗,每天喂点剩菜剩饭,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养大了,如今,这条大黑狗已成了他的“伙伴”,看着黑狗在院子里窜来窜去,并不时地从院外的野地里抓来几只大老鼠,李振山就觉得生活原来也挺有乐趣。

(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部门服务蔬菜“体检”

春节将至,广饶县农业局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贸市场、超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详细查看了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检测、生产记录台账等制度...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麻风村村民习惯了清净的生活)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