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特校聋部见到如冰时,她一头齐肩短发、安静地坐着,看起来特别文静。圆圆的小脸上露出了属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应有的羞涩。然而,或许是生活给她的磨砺太多,也或许是她的世界外人很难进入,羞涩之间,记者仿佛从这个孩子的眼神中读出了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成熟,读出了孩子眼中的那份坚毅与坚持。
记者与如冰交谈,靠的就是一支笔、一张纸。记者在纸上写下问题后,如冰以字回答。如冰只是个10岁的孩子,所会的字有限。在记者与她沟通遇到障碍时,如冰的老师便充当起了临时翻译,帮助记者与如冰更好地交流。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如冰2004年出生于广饶县码头乡码三村,父母都是聋哑人,由于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只能靠种地维生。老实巴交的农民,靠天吃饭,用一贫如洗来形容这个家庭一点不为过。如冰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生活却似乎总是对这个穷苦家庭“百般刁难”,命运又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一击,如冰自幼便查出患有先天性耳聋。
一家人生活在各自的无声世界里,无法用语言沟通交流,如冰变得越来越沉默。父母对如冰的教育深感力不从心,于是便把她送到了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这里,她遇到了热心帮助她的老师,遇到了同命相怜的朋友。
如冰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如冰特别懂事:“我们有时候也会从家里给她带点吃的、穿的过来,她总是百般推却后才满怀感恩的收下,然后再帮你做更多她力所能及的事情。”记者了解到,一件粉色的卫衣就是小姑娘御寒的冬装。班主任说,希望能有好心人帮助如冰,给她捐一件羽绒服,让孩子度过寒冬。
有意帮助李如冰圆梦的朋友,可拨打本报电话8327013联系。让我们以爱伴随李如冰一起前行,让她在无声的世界里不再孤独,不再害怕。 (记者 陈雪娇)
新闻推荐
广饶县大王镇第六小学三年级四班冯喜悦“今天是个好日子……”爸爸又在听那首他百听不厌的歌曲,一边听一边还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快点儿吧,不要去晚了。”屋外传来妈妈的声音。“来了,你...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