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相传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鸣鼓击鼓取乐的传统,并把它列入军事领域,以振奋斗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击鼓让士兵进攻;鸣金收兵,敲锣让士兵撤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冷兵器时代均是如此。锣鼓乐器,不但在戏剧舞台上使用,而且在民间群众性娱乐活动中广泛使用,如玩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都能配合其艺术表演形式来进行。
据史料记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饶经济开发区中赵大鼓,以其别具格调闻名乡里。直到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这项活动仍方兴未艾。中赵大鼓把鼓、锣、钹、镲等乐器混合打击,创造了有较高艺术水平和价值的《锣鼓乐谱》即《打击乐谱》。传统《锣鼓乐谱》有闹花船、玉狮子、绿狮子、九龙翻身、一封书、青龙过江、关张颂等,花样翻新,节奏优美。击鼓有轻、重、缓、急之分,落槌有滚、边、单之别;敲锣有长、短、高、低之胜;打钹有空、联、虚、实之巧。抑扬顿挫,跌宕有致,清晰入耳,别具格调,耐人寻味。逢年过节,或遇到其他重要喜庆场合,如赶会、开庆祝会等,锣鼓手们则按照乐谱进行表演。只要中赵大鼓一响,邻村的群众就都来观看。
1935年夏天,各村民众敲锣打鼓云集远近闻名的榆林村庙会上,借祈雨的日子进行锣鼓表演比赛。会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中赵大鼓独占鳌头,上万人为其叫好。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鲁北地区,成为鲁北地区民俗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赵大鼓历史悠久,就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没间断过,锣鼓手们利用晚上集中到一块,在地窖里学习鼓点,有时搬到坡里岭子上或高粱地里敲上一通,再换个地方继续敲,既迷惑敌人,掩护我方人员活动,又熟练了打击乐器的技巧。
(记者 方舟)
新闻推荐
女孩半夜离奇失踪警方正全力寻找 知情者可拨打本报热线给予帮助
本报讯“宇琦,你在哪?天太冷了,快回家吧!”从1月27日早晨5点多发现女儿不见开始,广饶县开发区大尧村人张继承就一直说着这句话寻找着自己唯一的女儿。眼见女儿晚上十点半与表姐一同躺下,第二天早上...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