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个曲目记录刚完成半个多月,口述词曲的老人就与世长辞了,俺那时才体会到什么叫抢救文化。 ”近日,家住东营市广饶县花官镇的72岁老人封学义颇为感慨地说。
广饶县花官镇一群老人自发组织了一支 “文化抢救游击队”,利用闲暇时间,走村串户挖掘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文化,工作劳累辛苦,他们却甘之如怡,封学义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为了搜集这些民间演唱材料,封学义二十年来已经走遍了周围的县市,县内更是每个村庄都去过。在整理一部名叫《串九州》的戏曲时,由于口述者是文盲,那时的县名他只顺得上音,具体是哪个字却不清楚,就这样他也只能记住80个县,其他28个县却怎么也弄不清。为了完善这个剧目,封学义只好求助于省地名办公室,依据地名办公室提供的材料,将州、府、县及各驻地绘置于山东省地图上,新旧县名仔细对照逐一标明,然后按原韵和所串路线补齐遗忘的28县,用了三天多时间才整理完成。
封学义收藏的作品除了有即将失传的民间小调,还有已无人传唱的山东梆子、吕剧、京剧等剧本,以及所有面临失传的传统文化形式。其中,他帮忙挖掘整理的古河道狮子舞在2011年入选东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封学义的影响下,目前已有20多位老人加入到这支“文化抢救游击队”中,他们穿行在邻里乡间,记录着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 (通讯员 李肖肖)
新闻推荐
◎唐柏林初次踏入这片盐碱地是在四十年前。那年高中放秋假时,我们几个毛头小伙结伴去羊口码头买腌咸菜用的“鱼卤”。带上干粮,推着独轮小推车,黎明前上路。走了三四十里路,远远看到一棵...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