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纲要出台,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四大重点领域,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社会信用标准体系。东营的信用体系 建 设 情 况 如何?
征信,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日前,市民王先生想申请房贷,却被告知个人征信系统存在不良记录,无法办理贷款。查询之下才获悉,曾经申请过贷款的他,曾经有连续两次逾期还款记录。银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每个银行具体政策不一样,但银行非常看重个人信用记录,“如果信用记录不合格,其他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王先生悔恨地表示,自己才意识到个人信用如此重要。
诚信是道德标尺,它可以让诚信者在熟识的人际交往与经济活动中获得便利。但当地域范围扩大、交往流动性增强,对个人信用状况信息的获知就显得极为重要。征信从此产生,它由第三方机构依法采集、保存、整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方便企业和个人在扩展经济活动地域空间的同时,缓解信用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获悉,自200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的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及信贷领域以外的信用信息,比如部分采集电信缴费信息及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养老保险的信息。随着条件的成熟,个人信用数据库还将采集更多的信息,以全面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包括个人缴纳水费、电费、燃气费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个人欠税的信息、法院判决信息等。
到2007年年底,该数据库分别为全国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目前该信用档案成了公民及企业的“经济身份证”:贷款买房、买车,或者是申请信用卡,商业银行都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也就是信用报告,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目前该信用档案市民一年可免费查询两次。
2014年,安徽省一企业被一银行评定为AAA级信用企业,并拿到了8亿元授信额度,为企业扩大融资打下了基础。对企业来说,信用等级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张“王牌”,可以借此获得诸多机会与资源。谁来为企业的信用度打分,出具信用评估报告呢?
评估,为企业信用“打分”
信用管理师这一职业应势而出。2014年5月,信用管理师资格考试在全国共设立了五个考点,其中东营为全省唯一一家。自考点开设以来,许多具有敏锐嗅觉的市民已报名。6月30日,记者在东营市信用管理师报名点看到两名银行职员前来报名。据悉,银行业成了报名信用管理师的最热行业,“一家银行曾有六名职员前来报名。”
自2009年信用管理师培训工作开展至今,东营市已培育200余人,取得证书126人。尽管目前取得证书并无相应的岗位与职权,但据山东省诚信查询建设办公室东营办事处透露,行业就业前景广阔:“政府监管部门、金融保险行业、企业审计、高等院校、信用评估机构均可就业。”
信用管理师可以从事信用信息征集、分析,在第三方评价机构时可出具信用评估、评级报告。2014年上半年,东营市首批征信机构东营绿盾征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鲁信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但记者从山东鲁信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获悉,尽管前来咨询如何出具信用报告的企业不少,目前公司并未实质开展企业信用评估工作。
“企业信用评估报告会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必备品。”山东鲁信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介绍。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规划纲要,对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的参与给予肯定。例如在招投标领域,规划纲要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
据介绍,给企业进行信用评估需要取得企业授权,然后从市信用数据库获得企业信用资料,根据省市的评价标准给出评定。但目前山东省并无相应的信用评估办法。山东鲁信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表示,辽宁省在2012年出具了一份企业信用评价指导标准,目前被广泛参考。辽宁省将信用等级从A至D划为10个等级,根据公共信用(50%)、商业信用(50%)、公益荣誉(附加值5%)三方面对企业信用度进行评定。
但因目前山东省及东营市并无相应的评价标准出台,因此如何“打分”成了悬而未决的事。山东鲁信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地等待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说不定明天就会焕然一新,毕竟信用建设的春风早就吹到了黄河三角洲。”
全市企业开建“信用档案”
6月,一场覆盖全市企业的征信工作正在进行中。
涉及全市18个市直单位、各大企业的“红黑”信用信息都在紧锣密鼓地集结中。市工商局提供企业基本信息及所获荣誉,甚至被行政处罚,有假冒伪劣、合同违法而受处罚的行为等信息;市质监局提供企业计量认证情况、计量授权情况、产品质量抽检情况等信息;市地税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偷、逃、抗、骗税企业名单等信息……汇集全市大中小微企业信息,市信用中心将为全市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利用东营信用网进行企业信用信息的发布。
早在2002年,东营市就开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3年,东营市建成并开通了全省第一家信用网站——— 东营信用网,并实现了企业信用信息的发布。目前,东营市经信委正对东营信用网进行升级改造,预计七月初可投入使用。
“只有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打造一整套贯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应用各个环节的制度保障体系,才能保证诚信建设取得实效。”2014年6月,全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会议召开,会议指出目前全市信用建设体系的主要任务是,突出“四大领域”,抓好“一网一榜一机制”建设:根据18家单位提供的信用信息,东营市将利用东营信用网作为覆盖全市的信用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信用信息互通共享的信用格局,在此基础上,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诚信四个领域,并结合建立“红黑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全市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具体领域的诚信建设也在摸索中:
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已开始在广饶县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正式采集小微企业和农户信息,截至6月底,广饶县农村信用体系数据库建设工作采集小微企业、农户信用信息3218户。
为政府、企业、社会信用建设架起沟通桥梁的东营市诚信建设促进会正在积极筹备中……
东营的诚信建设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记者 孙娟)
记者手记
那个人形空白正在被填满。
我们也没想到,发出“寻人令”后,竟有如此多的反馈。微博、电话,甚至是来信,许多读者告诉我们他们所理解的诚信,所遭遇的失落与感动。
网友“光影深处”说,一朋友把钱包落在一家服装店里,结果拿回了钱包却少了三百元现金,老板拒不承认,朋友为此伤透了心。这丢失的三百元,难道能补回人格与信誉?
还有一位眼镜店店主,遇到一位顾客借钱,他以为拎着肉菜的顾客是邻居,可以信赖,不想借出的钱一去不复返。当他人的信任成为骗财谋利的工具,这个社会怎么了?
当然,也有无数的感动涌来:从事钱币收藏的市民说曾经有北京的同行汇错三十万,收到者立马返还;也有一位市民的奶奶,赶集时买了三块钱猪肉,付了五元,卖肉郎没有零钱找。后来奶奶忘记了此事,一晃几十年过去,卖肉郎寻来奶奶家还钱,曾经的两块还了两百块!岁月蹉跎,昔日面孔青丝已成白发,这样的故事怎能不让人震惊?
这些遭遇可能微乎其微,但件件都是“诚信”二字在今日社会的具体体现。我们的城市正在建立信用体系,诚然,诚信需要社会制度来完善,但最根本的是植根于人性的自觉,只有诚信植根在每个人心里,才能真正让诚信循着良性化方向发展。
时隔十三年,还上70元路费。未留下任何信息的刘先生留下了一个人形空白。随着雨后春笋般涌出的诚信,那个人形空白正慢慢被填满。刘先生,他可能明天就会出现,也可能永远不会出现,但感谢有他,我们从未如此清晰地见证东营的诚信精神。衷心希望诚信,从此成为东营的金字招牌,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红利”。 (怀瑾)
新闻推荐
不经意间,马年上半年就过去了。年初刚需们曾经“马上有房”的理想,回望这半年里各有酸甜苦辣。东营楼市跟各行各业一样,也在做半年总结。这半年,东营楼市波澜不惊,半年房价难有起伏,从年初的每平方...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