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垦利讯9月11日,垦利县永安镇二十师村的天空分外明朗,从村头望去,修葺一新的村公路两旁芳草萋萋。得知记者要来了解村里的四德榜人物刘爱臣,村党支部书记周金龙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这个老兄弟在我们村孝顺岳母的事情,妇女老幼都清楚。”谈及刘爱臣,周金龙不假思索地说。刘爱臣将岳父母接到自己家里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照顾,30余年如一日。去年,刘爱臣以最高票数入选了村里的四德榜。
健谈的周金龙边说边引着记者来到了刘爱臣的家。见到家里来了人,正在收拾院子的刘爱臣连忙起身招呼客人。“我没觉得有啥压力,都习惯了。”
“我1979年退伍之后和爱人结了婚,开始照顾岳父、岳母,总觉得既然是亲人就该相互照应着。”刘爱臣说,因为岳父母膝下只有两女,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便和妻子决定将他们从广饶县稻庄镇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刘爱臣回忆,虽然家里多了两位老人,但是岳父母身体健康,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上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是要把菜炖得烂一点,这样老人才能咬得动,吃得香。岳父去世后,他们对岳母更加悉心照料。
2000年,年迈的岳母突发脑血栓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虽然家境不宽裕,但是老人有病咱不能坐视不管。”为了给老人看病,老刘将自家的棉花拿去卖掉,加上东拼西借的钱,愣是把岳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现在岳母一年需要两千多的医药费,虽然不能彻底祛除病痛,但至少可以让老人轻快点。”10多年来,刘爱臣坚持为岳母寻医问药。
祸不单行,妻子苏清英因为风湿病发作导致右腿残疾,本来生活负担就重的刘爱臣又一次承受了重压。“当时就图他心眼好,没成想难为了他几十年。”苏清英眼泛泪花,“现在一家人只靠他了,他也是没白没黑地为家庭奉献,白日里下地干活,晚上再回来做家务,不得空。”
在刘爱臣眼里,照顾包括岳母、妻子在内的家人像是天职一样,从未动摇过。“当兵3年影响了我的一生。”老刘认为,军人就应当在困难面前愈挫愈勇,对待亲人、对待生活都应用心。“我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不管多累,只要他们生活幸福,我也就知足了。”
在刘爱臣的耐心照料下,如今岳母能下床走动,妻子身体在慢慢恢复,他也在村里的合作社就近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如外出打工赚得多,但能顾家就很不错了。”老刘眼里充满了希望。
新闻推荐
□记者李明通讯员刘福春报道本报广饶讯9月下旬,广饶县李鹊镇玉米收割进入尾声。在锦绣千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糯玉米种植基地里,十几台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不多时,金灿灿的糯玉米...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