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党支部成立于 1925年 4月,是山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党支部旧址原貌保存完好,属全省仅存,目前为省级文保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支部还保存了我国1920年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刘集党支部建立后,相继组建了少年先锋队、农村童子团,举办了农民夜校,成立了刘集农会。当时在山东成立农会为数不多,刘集农会属鲁北地区唯一。该印章即为当时的农会会章。
据悉,该印章是当年筹建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为了丰富陈展内容在该村征集革命文物,刘集村的老党员向纪念馆捐献的,同时捐献的还有该支部当年自制的简易手枪、大刀、梭镖、油印机等。在此次刘集支部旧址认定的革命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枚“1926年刘集支部使用的首届农会会章”。该会章木质,高3.4厘米、印面呈2.7厘米见方、章顶见方小于印面,四角破棱;印文为“刘集农会”,字繁体近隶,刘字略有篆意,印面字廓较宽,特显庄重。
这枚会章距今已近90个春秋。它承载了无数早期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该印的保存者是刘集村1975年捐献我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的刘世厚老人,他是刘集支部首届农民协会会长。刘世厚老人一生为党忠诚工作,战争年月曾多次不顾自己生命安危,保护藏存了《宣言》和这枚会章。刘世厚老人于1979年去世,临终前他将这枚会章交给了其孙刘洪叶保存,在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筹展征集文物时,他捐献了祖辈视为生命的农会会章。会章虽小,但它是中国农民运动时期权利的象征,保存到今天历史意义巨大,这为地方革命斗争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记者 李长莲通讯员 李莉)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9日上午,广饶县人民医院产科,一名产妇分娩后因凝血功能障碍急发产后大出血,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迅速下降,进入休克状态,情况十分危急,产科主任及在场医生当即判断为羊水栓塞。羊水栓塞,...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