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从2015年开始,三十年前,在广饶县陈官镇(原陈官乡)一带,大街小巷里喝的那款红蓝包装的瓶装白酒—东辛,又开始出现在爱酒人士的餐桌上。咂上一口小酒,仿佛七八十年代酒桌上的情怀又回来了。
注册商标已近40年的老酒
2015年,是兵圣王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斌踏入白酒行业的第三十个年头。经过了三十年的摸爬滚打,刘建斌已经成了白酒行道里的“懂行人”。在白酒行业经历转型调整的寒冬期,刘建斌发现,60后、70后已成为当前白酒的主要客户群,而经历了生活的变迁之后,静下来的他们开始有了回味过去的一种习惯。好白酒给饮酒人留下的味蕾印象,在有了生活阅历的丰富后,再次品尝时,一定会带来另一番滋味。刘建斌回顾了酒厂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做出了重新推出“东辛”酒的决定。
为此,这个在1979年时东营市行政区域内第一批注册商标里的“东辛特酿”,又重新出现在了兵圣王酒业有限公司的推荐酒行列中。还是那个名字,还是那个包装,还是那个味道,“东辛”酒的再亮相,让爱酒人士也过了一把“怀旧风”。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这款酒复古的“彻彻底底”,在推出前经历了“千锤百炼”。兵圣王酒业有限公司在广饶县的各乡镇上,都有着地道的“品酒员”,由各村的爱酒人士组成。于是,兵圣王酒业有限公司五次邀请乡镇的品酒员,来到酒厂里回味“过去的味道”。
五次品酒会下来,原来的“东辛”味道也慢慢地回来了。先抓酒品质,再做外包装。品酒会开了一场又一场,酒质也变得越来越醇正。确定了酒质之后,“东辛”酒又配上了三十年前使用的瓶装和盒装样式,并标上了“经典三十年,建议零售价15元”。
帮爱酒人找那款“老东辛”
酒厂经过了多年的改制与发展,员工也经过了一批又一批。据一位工作人员回忆,“东辛特酿”这个名字的概念,有个由来已久的原因。当时,酒厂位于陈官镇(原陈官乡)斗柯村,临近从东营到临淄的必经之路——— 东辛路,紧挨着小清河畔,因此当时的标志也是一座“东辛桥”。“那个时候,大街小巷的老少爷们喝的都是咱‘东辛\’酒,走亲戚串门也都捎上两瓶,”这位在广饶土生土长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后来,伴随着酒水行业发展的调整,由于可使用瓶子数量的减少,以及酒厂新品的不断推出,直到2005年,“东辛特酿”便慢慢地从那个年代的“经销店”货架子上消失了。而作为在广饶本土发展起来的当地酒厂,兵圣王酒业有限公司却时常听到有爱酒人士念叨那款“老东辛特酿”。于是,重新推出的“东辛”酒,也将他们拉回到了那个年代。
带上老酒约上老友去回味
这款“东辛特酿”酒推出之后,为了保障“复古”的地道,兵圣王酒业有限公司在每个盒子上都添加了防伪标识,并在瓶口做了“小秘密”,让这款又回来的酒依旧成为每个爱酒人士的“独一无二”。尽管,已经与爱酒人士分别十年之久,这款“东辛”酒依旧分为瓷瓶和光瓶两种包装。记者了解到,老“东辛特酿”分为11元的瓷瓶和6元左右的光瓶,而现在的“东辛特酿”,也是分为50元的瓷瓶和15元的光瓶包装。作为对兵圣王酒业有限公司销售产品线的丰富,“东辛”的回归也让酒厂的销售多了几分“人情味儿”。
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喝过老“东辛特酿”的人都记得一个现象,舍不得喝的老酒放久了会因为变醇而泛黄,因此,重新邂逅“东辛特酿”的顾客,怀念起当时的情景,甚至期待手里这瓶新“东辛”也能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泛黄。
曾经喝过老“东辛特酿”的爱酒人,有没有想要再把这个红蓝字样包装的白酒握在手里,邀上彼时的好友叙叙旧的冲动?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够喝到这款“东辛”,本报《商业周刊》特意从兵圣王酒业有限公司引进这款东辛酒,想要和这款酒“再续前缘”的市民,欢迎扫描报头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消费指南”,或加入QQ群:445308795,与我们交流。
(记者 张立娟)
新闻推荐
植物学上有种现象叫顶端优势,意为占据顶端的顶芽的强势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发育。如果掐掉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快速生长。这一现象用在东营的奶牛养殖业领域也算十分贴切。在东营,奶牛养殖散户的...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