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二斋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在坎坷中度过了一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种种丑恶现象充斥着社会。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封建时代晚期的知识分子,邱二斋看破“红尘”,但又良知不泯,不甘流于时俗。邱二斋自负逸才而偏偏仕途人意,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宣泄出来。
邱二斋本名邱欀,字澄翠,号二斋。青州府乐安县石辛镇(今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石村镇石村)人。明末清初与蒲松龄生活于同一时代。关于邱二斋的轶闻轶事,不仅在本邑而且在齐鲁大地乃至全国流传已久,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乐安县志》、《续修广饶县志》和《石村邱氏家谱》所载,邱二斋先生生于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卒于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享年71岁。
邱二斋自幼聪敏,秉性刚正,言谈幽趣,才分过人。少年时期就以优异成绩考中了第七名秀才,遂入学成为一名诸生。清取代明之后,邱二斋面对世变鼎革的局面,不再复仕谋进。名利淡泊,愤世嫉俗,整日过着玩世不恭的悠闲生活。或找其挚友叙谈,或居家著书自娱,或因人就事而借故嘲讽,以发泄其幽愤之情。
相传,他与淄川柳泉居士蒲松龄先生为至交,曾为其《聊斋志异》提供过不少素材。其中所提供的《李象先》一篇尤为引人睹目。李象先与邱二斋亦是好友。蒲松龄欲将乐安李象先编入《聊斋》之中。但是,邱二斋恐其在乐安招惹非议,便不让蒲公入编带有“乐安”字样的故事。蒲松龄灵机一动,婉转地将“乐安”二字避开,把李象先写为“寿光之闻人也”。这一举动,还是在乐安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事隔不久,李象先(织斋先生)就去找邱二斋,邱二斋又去找蒲松龄(聊斋先生)进行交涉。邱二斋为此而经常奔波于“织”、聊”二斋之间。这就是邱欀号为“二斋先生”之因,自然亦有其兼纳“织”、聊”二斋之意。邱二斋除其故事广为流传外,还著有《平心说》、《四书浅注》、《小子吐真》及《弹词》(即鼓词)等多种作品。可惜其著作大都久轶无存,唯有其鼓词《东郭传》及与之体裁相类的《子华使于齐》、《子路从而后》、《太师挚适齐》诸篇抄本传世,成为当今之稀世之宝。(记者 李长莲)
新闻推荐
"class="group1"target="_blank">全国“百县千乡”分类示范创建评选活动公布结果本报讯1月15日,团中央印发通知,公布“百县千乡”分类示范创建活动评选结果,东营市广饶县团委获“2015年...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