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亮
“‘老东辛\’换成‘新东辛\’,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4月1日,广饶县油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俊勇告诉记者,那些年,“老东辛”穿县城而过,想起来就满头冒虚汗。
“新东辛”是中石化首条智能输油管道,同样从东营原油库到临淄(辛店)原油库,互联网+不但把“老东辛”197处安全隐患消弭殆尽,而且还能检测到小于每小时5立方米之内的小流量泄漏,定位精度从原来的1000米精确到300米;当两端流量损失达到每小时50立方米,2分钟内自动关闭全线输油设备,避免原油泄漏和大面积污染。“只有安全,我们心里才踏实。”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说。
距胜利油田12000余公里,墨西哥湾东岸向西30公里,由工程承包商转型技术服务商的代表项目——ALTAMIRA1127井正在钻进。与此同时,位于东营区乐园路1号的胜利油田地质录井公司随钻技术支持中心的大屏幕上,不停地滚动着来自万里之外的实时数据:井深947.12米,垂深548.08米,钻头位置124.56米……
“全油田4.6万口油水井,每天有6万6千多条数据从四面八方传回来,数据中心累计存储数据超过4亿条。”物探院副院长路慎强说,这些数据是评价、决策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依据。
胜利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就像“一只盘子摔到地上,摔得粉碎,又被踹了一脚”。在这个“地质大观园”里,如何准确探明油气位置?互联网+给出的答案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模拟建立海上油田、埕岛油田模型,在数字模型上勘探、开发油田。
“建模的前提是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在油田的云计算和云服务中心,由上万个CPU组成的微机矩阵,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650万亿次。”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于金彪告诉记者,基于大数据的支持,他们针对济阳、埕岛等300多个区块的个性化特点,为每个区块“私人订制”了开发模型,剩余油区块相继“脱单”,进一步释放潜力。2016年,他们将实现主力单元模型化率100%,全面建成“数字透明油藏”。
“胜利油田是国内油气生产信息化、数字化的发起与示范单位,在智能油田、大数据应用等领域走在业内前列。”华为公司能源行业代表蔡飞告诉记者。
孙焕泉认为,智能化、数字化是传统油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面对低油价的挑战,必须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闯出一条低成本发展的新路子。
这是一张鼓舞斗志的成绩单。在刚刚收官的十二五,胜利油田抓重点,攻难点,换挡不失速,实现连续20年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并保持储采平衡,上缴税费2066.4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5年来,他们的科研经费累计增加9.8亿元,增长47%;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90%,厚植发展后劲。
作为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每年实现的企业增加值和上缴税费,在山东特别是东营经济构成中举足轻重。在山东纳税百强榜上,连续6年高居榜首。而在东营,四大支柱产业中的两个直接得益于油田的辐射、拉动,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0%以上来自石油化工、石油装备产业集群。
在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垦东12区块,采油工王燕端在电脑前盯着生产指挥系统,“系统上有采油监控、注水监控、集输监控等分栏,想看哪项点哪项。”
“以前跑断腿,现在点鼠标。”胜利油田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杨耀忠告诉记者,点击鼠标,采油工就可以对无人值守的海上油水井远程遥控。在现河采油厂史127采油管理区,传统巡检需要44人,单井巡检一次耗时20分钟。如今,4人就可以不间断地完成对油井和线路的电子巡检,单井巡检10秒钟。
在胜利油田,像垦东12这样给油井装上“眼睛”的采油管理区有9个,到年底,全部油井将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十二五期间,胜利油田加快智能油田建设,建起现场生产物联网,自动采集8大类56项数据,生产监控、报警预警、生产动态、调度运行、生产管理、应急处置六大模块于一体的生产指挥平台实现移动化,荣膺2015年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对胜利油田来说,暂时关停无效小油田,是去产能;而加快智能油田建设,激发要素资源活力,是补短板。孙焕泉说,“低油价并非无解的困局,信心比油价更重要。”
新闻推荐
□魏东李明牟元元报道本报广饶讯“以前听讲座,感觉理论空洞,离我们很远,现在办研讨会,众多同行面对面交流,才觉得治村兴村的好办法就在我们身边。”1月14日至15日,广饶县农村基层党...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