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超群李明报道
本报广饶讯夏日到来,酷暑难耐,蚊蝇也多了起来。又到了流行病传染病的高发期。可是,大王镇小李村的村民们却不再担心了。原来,今年,这个村刚刚进行了一场“厕所革命”,极大程度地从源头上切断了传染源。究竟是什么革命呢?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大王镇小李村一探究竟。
“镇上铺开的‘旱厕改造\’这项工程,不花咱老百姓一分钱,却能彻底改变过去‘臭气熏天、蛆蝇成群\’的厕所面貌,农村的厕所也能像城里一样干净、卫生了。村民们都拍手称赞,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小李村支部书记邓学芝介绍,该村一共151户,有90户参与了“旱厕改造”,现在已经全部改造完成了。
在72岁的村民邓孝贤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改造后的厕所。整间厕所面积约3平方米,墙壁和地面被水泥抹得平平整整,洁白的坐便器旁边有一个储水桶,踩一下地上的按钮就把废物冲得干干净净,闻不到丝毫异味。“过去用的茅坑,既赃又臭,天冷受风吹、天热太阳晒、下雨被雨淋,很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我自己一个人生活,处理粪便也很费力。”提起旱厕改造带来的变化,邓孝贤脸上堆满了笑,现在好了,自从用上这个水冲式厕所,再没有蝇蛆了,既卫生舒适,又方便安全,厕所一点味道也没有,而且处理粪便也不用自己动手,打个电话就有专门人员上门服务,很方便。
早在去年,大王镇就在西李村和吴家村选取800户作为试点先行改造,新建的水冲式厕所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大王镇趁热打铁,计划利用2016-2018这3年的时间,为全镇2万余农户改造旱厕,让更多的群众享受这份福祉。今年将完成4863户的改造任务,目前第一阶段小李村等4个村共计711户的旱厕改造任务已经完成,第二阶段韩庄村等19个村共计4152户改造任务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
一走进韩庄村,就看到巷子中、院落外全是忙碌的身影,挖坑、接管道,一派繁忙景象。“镇上开展旱厕改造工程之后,俺们看着别的村改造的厕所,都可眼热了,轻松一踩厕所里的废物瞬间冲走,闻不到臭味、看不到蚊蝇乱飞……这不,终于到俺们村了,以后俺也可以用上这便利、卫生的水冲式厕所了!”村民韩新元指着自家正在改造的厕所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他的小孙女1岁了,正是到处跑到处摸的年龄,之前怕她去脏的地方得上传染病,现在厕所也变成了干净地儿,小孙女再来家里人都放心了。
“我们严格按照‘统一招投标、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三统一\’原则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安装的都是节水式冲水器,每次冲水只需要0.3-0.4升水。每户改造费用约1100元,这笔钱由镇政府与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承担,农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以前城里人才有的‘厕所待遇\’。”在施工现场,大王镇建设规划局副局长聂义德说,旱厕改造采取双瓮式化粪池,对粪便进行密封、厌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杀灭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减少了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等寄生虫病的传播。该镇还依托大王镇坤达农业公司,把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的粪便制成有机肥,还田还林,可以有效改善农田有机质状况,便于农作物吸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大王镇这场农村“厕所革命”,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彻底改变了多年形成的生活陋习,培育了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新闻推荐
家住东营市广饶县广饶镇十村的王崇华老人,今年已是84岁高龄,老伴方玉英也79岁,老两口自1950年结婚后相濡以沫,到如今一起走过了六十个年头,迎来了他们的“钻石婚”。二老怀里抱着曾孙子,幸福地说:“我们...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