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垦利新闻 > 正文

功劳兵屋子

来源:鲁北晚报 2011-07-08 17:38   https://www.yybnet.net/

□万学胜/文

1930年至1935年期间,主政山东的韩复榘往黄河三角洲新淤地上安置老弱残兵,号称优待功劳兵,致使该地域出现许多功劳兵屋子,并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村、镇。

例如,今沾化县利国乡西马营村,原先安置了40余名功劳兵,就叫功劳兵屋子,后“因‘劳兵\’与‘痨病\’同音,故改村名民胜。1939年,因村东建有东马营,则又改名西马营”(《山东省沾化县地名志》)。再如,垦利县一处新淤地曾集中安置200余名功劳兵及鲁西南难民,开始也叫功劳兵屋子,1936年取“长久在此安身立命”之意,改名永安村,现为永安镇(见《东营市情网》)。看来,功劳兵屋子只是临时性的比较一致的称谓,趋于稳定或群落扩大后,便纷纷改为别名了。

功劳兵屋子的出现,是黄河三角洲移民史上独特而重要的现象,现今仍值得关注。

1930年初冬,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委派其59旅少将旅长赵心德,率3000余众进驻黄三角,一是要剿灭此前攻陷沾化县城捣毁国民党县党部的徐三等匪部,再是要圈占上千顷新淤地,安置功劳兵。赵心德将旅部设在沾化,于1931年在利津设立了滨(县)蒲(台)利(津)沾(化)(无)棣五县垦丈局和广饶垦丈局,以枪杆子为后盾,“马踏为界,手指为边”,对新淤地进行了强取豪夺,陆续安置功劳兵1000余人。

据1935年9月《山东省政府第三届第五周年工作报告》记载,功劳兵配给新淤地的标准是:“士兵每人40亩,军官按级别由低到高逐级递增,即排长100亩,连长150亩,营长200亩,团长300亩,旅长500亩。”在安置功劳兵的同时,韩复榘政府又从鲁西南等地迁移来因黄河泛滥而失去家园的大批难民,既使难民有所依归,又方便了功劳兵们雇佣耕种,他们在此成家立业,生息繁衍。

功劳兵屋子的出现,当时的确存在对地方土地资源侵吞掠夺的问题,曾引起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不满,但总的来看,这对黄河三角洲的早期开发是个贡献。

大片处女地得到垦殖,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来自各地的功劳兵、难民的不同风习和当地风习交汇融合,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三角文化现象。

新闻推荐

红色车?蓝色车! 一块油漆碎片 “指认”肇事司机

□通讯员张云梓张亦明本报沾化讯8月24日23时许,沾化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值班民警接到群众报警,在辖区古城镇永管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三轮车侧翻在路中间,有两人受伤。民警迅速赶往事故...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工笔画“奇人”2016-10-26 00:51
猜你喜欢:
评论:(功劳兵屋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