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垦利新闻 > 正文

阔步迈向制高点——— 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发展纪实(上)

来源:东营日报 2014-06-11 00:1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王俊杰

“昨天”,这里是一个小型工贸基地,但决策者早已发现此处的发展潜力,绘就了发展的蓝图,播下了发展的种子。

“今天”,这里已是全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全市首批“市级服务业聚集区”,拥有全市最大的汽车销售、石材贸易、家居建材、仓储物流市场。

这里,就是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从“昨天”到“今天”的十几年间,西郊的发展史就是垦利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对此,垦利县委书记韩利学认为:“立足于打造全市经济重要增长极和主城区发展新空间的定位,垦利县将西郊现代服务区作为‘一城一带三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园区布局、产业定位、招商引资等方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力争将西郊建成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

高点定位:

“杜绝工业围城,打响转型战役”

“当时,北二路还没通,西郊只是一个位于郝家、董集两镇间的工贸基地,但由于距离西城比较近,初步形成了几大产业聚集区。”谈到2001年的西郊,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管委会主任刘爱民说。

在2000年初“大招商、招大商”的大环境下,西郊发展的定位就是膨胀总量、创业致富。一位曾在乡镇工作的受访者坦言:“当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基本是有商就引、有商就进,第二产业比例一度高达70%。”

“二产比例高,经济总量是上去了,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却降低了。”一位参与西郊建设的同志表示,随着2008年垦利县将西郊纳入“五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西郊发展迎来了重要转折。

谈到那时的西郊,韩利学深有感触地说:“要使西郊承接中心城产业转移,就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通过‘优二进三、控二进三、退二进三\’,杜绝工业围城,就算牺牲一些财税收入,也在所不惜。”

从此,一场大规模、大力度的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在垦利、在西郊打响了。转型升级为西郊发展扩宽了空间,积蓄了动力,也带来了“阵痛”。众所周知,第三产业发展需要经过长期培育,与之相比,工业项目“见效快”,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前者。对于当时处于快速发展期的西郊来说,严禁新上二产项目,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一家规模不大的化工厂,就能带来几百万甚至近千万的税收,严禁上马工业项目,对财政收入的冲击是巨大的。”一位曾在乡镇任职的领导同志表示,从2009年起,一家化工企业想在西郊上化工项目,连续3年遭到拒绝。后来,这家化工厂项目在外地落地,每年利税500万元以上。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严禁新上工业项目,而且当地还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有工业企业转行经营汽车销售,有工业企业投资商贸物流,同时有大批“土小企业”被依法取缔。事实上,尽管垦利县牺牲了一些财税收入,但西郊规划避免了“工业围城”,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强力推进:

“干就干一流,做就做最好”

2009年,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管理办公室成立。2012年,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管委会成立。毋庸置疑,随着组织领导机构的日益完善,西郊各项建设不断提速。

如今,驱车行驶在西郊主干路北二路,只见路两侧新建高楼均为十余层。“从建区开始,我们就从市级层面的高度去规划服务区。”的确,路边建筑建设标准高,为未来建设预留了空间。布局科学、重视留白,这是西郊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亮点。

曾几何时,基础设施建设是摆在西郊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水、电、路、讯都不通,区位再好,也没人来投资兴业。”西郊现代服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仕合说,他们融资546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高标准污水处理厂,融资2.5亿元实施了全长35公里、包括“六横九纵”15条道路的路网工程,彻底结束了服务区沿北二路布局的历史,使园区逐步走向南北纵深发展,通车里程达到58.3公里,项目承载能力提升到 12平方公里。

“政府效率上不去,好项目也成了孬项目,好产业也成了孬产业。”为了改善发展软实力,垦利县专门下发了有关《意见》,推进部门行政审批部门进驻园区集中办公的工作模式,帮助企业办理项目立项、规划建设、环境评价等主要审批手续,并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如今,投资项目的手续办理时间明显缩短,大家明显感受到了政府行政审批、招投标等工作的提速。

得益于服务区完善的配套服务,越来越多产业竖起了闪亮的“金字招牌”。采访中,一位外商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来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投资,看中的就是当地政府良好的服务及政策扶持。”“在这里,4S店旁就有车管所,买车办理保险、交税、挂牌等业务,只需1个小时就能现场拿到车牌。在其他地方买车,办完这些手续需要好几天。”一位购车市民说。从购车到挂牌,市民可享受如此完善的服务,汽车贸易不火也难!据统计,2013年该服务区销售汽车4.4万辆,交易额超过45亿元,占全市的60%以上。

民生优先:

“百姓富裕,是最终目的”

就业、医疗、教育……这些话题是老百姓的“聚焦点”,更是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发展的“头等事”。

“我现在的工资真不少。”在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一家汽车4S店,25岁的董集镇杨庙村村民杨帅帅说,如今他成了店里的“销售能手”,每月工资 4000多元,而且回家很方便。对于目前的工作,他很满意。在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就业、增收等问题。不仅行业吸纳就业能力越来越强,随着现代服务业发展,当地不少农村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华丽转身,有的村集体由欠债几百万到收入上千万,郝家镇大务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近日,记者在东营市首家村级人才市场——— 郝家镇大务村西郊现代服务区人力资源市场采访时了解到,建筑面积3335平方米,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招聘等级、培训登记、用工洽谈、技能培训、实训操作等功能于一体,为求职者提供“一条龙、全方位”就业服务。市场建成投用一年来,共向企业输送劳务工32786人。

像当地不少群众一样,郝家镇大务村村民郝继芳正是通过西郊现代服务区人力资源市场,在当地汽车4S店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该人力资源市场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难,而且帮企业解决了招工难。一家企业招聘主管表示,由于该人力资源市场帮企业从众多应聘者中推荐人才,大大降低了企业招聘成本,该企业已通过市场招聘职工数百人。

说到底,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治本之策。一个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入驻园区,为西郊产业升级带来了持续动力,更夯实了民生改善的基础。特别随着万坤建材博览城、中凯汽车后市场产业园等1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地西郊,未来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0多个,辐射带动当地物流业、餐饮业发展,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

毋庸置疑,高点定位,才能高点起跳;强力推进,才能持续发力;民生优先,才能发展惠民。多年来,垦利县委、县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顺应市场规律,充分发掘西郊优势,让西郊在全市新一轮科学跨越中迈向制高点! 

新闻推荐

市卫生计生委完善基层医疗 便利惠及民生

本报讯近日,在垦利县胜坨镇戈武村卫生室,王新国正在为患者诊断病情。“自从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以来,胜坨镇中心卫生院选派了我们3名临床医生轮流到受援村卫生室坐诊,不仅村民们看病方便了,而且我们...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小粮食”的故事2014-07-22 00:12
猜你喜欢:
评论:(阔步迈向制高点——— 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发展纪实(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