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营讯日前,山东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2013年度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考核结果,广饶县大王镇地方财政收入达9.47亿元,领跑排行榜,获奖800万元。广饶县稻庄镇、垦利县胜坨镇等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近年来,东营市一些重点镇快速发展,在工业方面,形成了大王镇化工、轮胎、造纸、汽车零部件,稻庄镇橡胶轮胎、胜坨镇精细化工、史口镇石油化工、陈庄镇再生资源利用等特色产业集群,有力推进了当地县域经济发展。但从全市乡镇发展情况来看,乡镇产业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结构单一、产业雷同,化工、橡胶等传统产业仍占主体,新兴产业比重低,在建项目虽然较多,但新兴产业项目所占比重较低,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
多数乡镇产业集群建设大都处于起步阶段,水平不高、规模小、层次低、布局散的问题较为突出,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产业集群规模偏小,产业聚集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
各乡镇之间发展差距过大也成为不可忽略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东营市26个乡镇中,工业总产值最高与最低的乡镇相差1565亿元,建筑业总产值最高与最低相差20多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相差近20亿元。东营市7个全国重点镇2013年平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7亿元,而其它非重点镇平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4669万元,仅为重点镇平均水平的27.1%。
东营市部分乡镇人口聚集少,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乡镇各自发展受到的制约条件较多,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抓好工业集聚区建设,才能将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补齐。工业集约化、区域化发展,既能够加快产业聚集,也有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服务,还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减少环境污染。
专家建议,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区建设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实行多种发展模式。高水平的产业集聚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生活环境,单纯以厂房为主导的园区很难形成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园区发展必须摈弃单纯工业化的发展思路,而应以小城镇开发的角度去看待工业园区。园区—工业化—城市化是新形势下东营市园区发展的基调和思路,未来园区建设必须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人文生活等因素全盘考虑进来,融入城镇发展的整体空间规划中。
乡镇经济在区位上具有整体性,但在地理、资源、人文和发展上却各有不同,易于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因此各乡镇应找准优势,做出特色。对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应做好工业园区规划,突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城镇工业和服务业。
对农业主导型小城镇,应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包容性大、产业链长的现代农业。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应避免盲目效仿、重复建设,更不能低档次开发,无序建设,而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较好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综合竞争实力、较大市场发展空间的产业重点培育,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逐步成为乡镇的代名词,打造成为专业乡镇、特色乡镇。
新闻推荐
□记者李广寅通讯员张建超崔婷婷报道本报垦利讯1月18日5点,笼罩在晨雾中的垦利县胜坨镇敬老院厨房已是灯火通明,63岁的巴文昌正在为老人们准备早餐。备菜的桌子上已经摆...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