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营市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
组织实施了“双十工程”,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启动了“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确定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方圆铜业的铜精炼单产能耗国际领先;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申报的前三批项目中,有79个列入省级技术创新计划;
……
文字在记录,数字见成绩。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56.60亿元,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2606.94亿元,增长10.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7.2%。而东营市的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总产值约占工业总量的88%,传统产业这棵“老”树渐渐开出“新”花。
技术创新
扎稳“老”树之根
今年3月20日,中国民航局向东营华亚国联航空燃料有限公司颁发了适航批准书,这标志着我国首家民营航空燃料企业获准生产适合通用航空的国际标准航空汽油,也是国内首款符合国际标准的100LL(低含铅量)航空汽油产品。
东营市主要钻采装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胜利高原等企业的压裂泵车研制等多项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
……
“首家”、“填补空白”、“打破国际垄断”,这样的字眼不断出现在介绍东营市企业的各种报道、文章里,字里行间体现了东营市转型升级的丰硕成果,也给未来的发展垫实了基础。
原来的方圆铜业,是一个以卖铜、金、银等产品为主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产业链单一,品牌知名度低。“原来我们企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处在生产链的底端,在外边也没什么知名度,挺尴尬的。”方圆铜业的某负责人介绍说。知耻后勇、奋起直追,近年来,方圆铜业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与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共同研发的“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填补了国内外有色冶金领域的空白,作为“世界第四代铜冶炼新技术”载入史册。企业最终实现了由卖铜、金、银等产品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向卖技术、装备、标准的科技服务型企业的转型跨越。
近年来,东营市工业以“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为总要求,以产业优化结构、企业提质增效、产品提档升级为主攻方向,全力加快转型发展,不断出台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意见,设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奖,并聘请工信部研究院编制了工业和信息化优化升级规划,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以实际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此外,东营市深入实施“产学研111工程”,加快科技创新,规模以上企业已与200多所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推广了“造纸废水清洁生产技术”、“子午胎生产动力循环节能系统”等引领行业的关键技术,推进实施了一批支撑作用明显的技术创新项目,申报的前三批项目中,有79个列入省级技术创新计划。
有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传统产业这棵“老”树在东营这片土地上越扎越深。
节能低碳
繁茂“老”树枝桠
走进位于垦利县兴隆街道的万达橡胶集团,办公大楼窗明几净,车辆排列整齐,随处可见的绿化带让人眼前一亮。令人颇为奇怪的是,偌大的橡胶集团,居然闻不到难闻的橡胶味。“我们在原来生产除尘的技艺之上,又加上了除臭、除味的净化装置,所以闻不到气味。”万达橡胶集团的执行总裁张伟光介绍说。
“我们集团转型升级体现最明显的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环保,一个是市场。”张伟光说,据了解,万达橡胶集团生产的销往欧盟的轮胎已全部达到出口绿色标准,“这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生产轮胎的一个标准就是绿色环保,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到配方都选用环保材料,节能低碳,噪声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小。”
正因为产品低碳环保,在2015年3月份,万达橡胶集团仅在美洲市场就销售了半钢子午线轮胎51万条。“我们正在打破依靠代理商的销售模式,不仅准备展开网购网销的新销售模式,还打算在美国、欧洲建立我们企业自己的销售公司,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走好转型升级这条路。”聊起销售模式的改变,张伟光说,“我们计划投资建立全集团信息化系统,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足不出办公室,就能随时关注采购、供应、财务等动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作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试点企业,万达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
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好节能低碳工作,东营市严格目标责任管理,确定了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年度节能工作考核办法,健全了节能“双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并及时根据经济发展和工业用电形势,召开调度会议,采取季度预考核措施,严格控制县区、开发区能耗总量和工业用电过快增长;认真开展工业项目能评审查备案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加大了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节能监察力度,加快推进重点调度企业节能管理体系构建。
此外,东营市确定了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列入计划的34个项目已淘汰30个,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四个3”工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17个循环化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18.63亿元,3个项目投入运营;引导企业对传统工艺设备进行系统性节能改造,主导产业的原油、烧碱、机制纸、三胶制品及铜加工等产品加工单耗都优于全省平均能耗水平,方圆铜业的铜精炼单产能耗国际领先。
高端精细
催开“老”树之花
在经济下滑、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海科集团意识到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盯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以“缔造绿色化工世界”为航标,紧盯市场,聚焦“创新”和“服务”,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具有行业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的高品质产品,以高端产品抢占市场,以炼油板块为例,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8亿元建设了160万吨/年清洁油品联产烯烃及配套项目、五套目的不同加氢装置、一系列油品升级改造项目,在推动炼油产业升级方面走在了同行业前列。
作为中国企业500强,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转型升级的路上不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接连开工15万吨/年高精特种钢丝制品项目,60000吨/年BOPET高端光学膜项目,20万吨/年异丁烷脱氢制PMMA联产项目,裸视3D项目。
2014年,胜通光学科技的两条年产6万吨聚酯光学膜生产线顺利投入生产,胜通光学基膜获得了全球高端客户和整个光学膜行业的认可。同年胜通集团成功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富维薄膜(控股)有限公司”,全力发展新材料领域的核心项目,引领集团新兴产业向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去年以来,东营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全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努力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不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与工信部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编制了工业转型升级、化工产业优化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筛选储备了一批产业链关键节点优质转调项目;健全了分级管理、定期调度推进机制,召开协调推进会议,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对“双十工程”大项目和28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台账式管理,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用电、资金等要素保障难题,培育了混合芳烃、精炼铜、光学膜等一批引领产业转调的关键产品。
回首过去,成绩伴着艰辛,放眼未来,挑战仍在路上。新常态下,东营市必然会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走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一往无前,为城市更好更美的发展增劲助力。
新闻推荐
日前,垦利县永安镇“渤海粮仓”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内,专用插秧设备正在进行水稻插秧。基地采用了工厂化育秧技术和新型专用插秧设备,实现了“盘式育秧+播盘插秧”的一体化创新。水稻盘育机插技术...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