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樊京龙王仕虹报道
本报垦利讯眼下,距离垦利县永安镇二十师村的水稻插秧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搁五年前,村书记周金龙便会提前关注水稻种植的相关信息,村民们也早已忙活起来。而这几年,他和村里的村民已不再为买种、育苗、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操心。因为,村里来了“种植能手”。
村民们口中叨念的“能手”是二十师村引进的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村里目前1200亩稻田所插秧苗全都来自这一企业。“以往都是自己育苗,质量不敢保证,还麻烦。”周金龙向记者介绍,从一邦农业直接购苗,省工又省力,“公司插秧到田,每亩价格为210元到220元,比农户自己买种育苗再插秧还要便宜些,另外,机械插秧成活率较高,效率也大大提升。”
“有了好的种苗,再加上好的技术服务,就能产出好的大米。”一邦农业相关负责人张茂林说,除了好的种苗和技术,一邦公司还向合作农户提供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统一田间作业,并致力打造种苗、技术、生产资料、回购和销售的“五统一”服务模式。对于村里1200亩稻田所产的大米,一邦农业还进行统一回收。“一般品种大米每斤在1.5元左右,我们签订的回收价是每斤2.1元,一斤就高出了5毛多。”周金龙说,产品不再愁销路,也让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
垦利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农业曾一度是经济发展的“短板”。而在科技的引领下,现代农业渐生“满园春色”。他们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据市场消费需求导向,通过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纵观垦利县域内多个现代农业示范点,农业园区的建设在推进农业实现现代化方面功不可没。垦利县将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对各镇街、农口部门的考核,确保每个镇街都有2-3处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截至目前,全县市级建设标准的园区就有35个,初步形成了园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原来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民一年最多也就挣2万多元,通过规范生产流程,我们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现在的村民一年可以挣5万多元。”垦利街道七村“入海口”大米销售负责人罗述胜说,借助街道的销售平台,“入海口”大米主打生态有机牌,有机富硒大米一斤的价格比一般大米高出80余元。
像七村一样,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都坚定了“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开始将农业产品引向品牌“高地”。垦利县把品牌建设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树立现代市场理念,加强政策引导,在特色、加工、流通、安全、营销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黄河口农产品品牌,涌现出了黄河口大闸蟹、“三合情”鸡蛋等一批知名品牌,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6.51亿元,销售收入突破46亿元,涵盖了棉花、水稻、畜牧、水产等多个主导产业。
新闻推荐
□记者李广寅通讯员李娟娟王蒙蒙报道本报垦利讯暮春时节,位于垦利县郝家镇的孟家村绿意盎然,平坦顺畅的柏油路两侧,柳树舒展开了枝条,再搭配上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墙壁彩...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