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冬辉
“十三五”开局之年,胜坨人抛给自己几个大大的问号———
工业走过风风火火的岁月,为什么不少企业会在“微笑曲线”中部低位徘徊?如果要在曲线中占得有利位置,那么附加值又该在哪里创造?
工业明显偏重,以化工产业为支柱的镇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脱胎换骨”之际,阵痛时时在给胜坨“施压”——— “工业强镇、农业立镇、旅游活镇”能否在未来真正发挥作用?农业、服务业又是靠什么发展?
胜坨镇已累计为油田奉献土地4万多亩,为国家贡献原油近2亿吨,占胜利油田50多年来原油总产量的近五分之一。胜坨镇是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20多年来逐步造就了中国万达、山东胜通、中国东辰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集团,形成了精细化工、橡胶轮胎、石油机械、工业物流四大主导产业,而这也使胜坨镇成为东营市几个工业重镇的典型代表。
面对全新的五年,面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胜坨镇没有犹豫——— 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向产业结构调整要答案!
从招商策略改变看工业调“高”
“今年以来,明显感到招商工作比以往更有挑战性了。”胜坨镇天宁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艳是胜坨镇招商工作的参与者。今年,招商团队去了一趟深圳,他们想“通过招商给胜坨打开一片新天地”。胜坨镇今年招商策略的调整是,按照“招大商、招好商、招高商”的思路,突出招引仓储物流、先进制造、金融商贸等产业集聚性强、劳动就业率高的项目。目前,已确定招商项目33个,其中在建项目18个,已签订合同项目7个,在谈意向项目8个,到位投资6.5亿元。同时,加快与中关村的合作,计划在园区建设创业学院分院,利用5年时间,引进50-100个创业项目。
为了增加“微笑曲线”上的附加值,除了政府积极优化环境外,企业自身也正在转变。新常态下,企业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粗放式发展转变到融合均衡发展上来,走融合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5月13日,在中国万达集团下属的万达化工集团,技术总监谢丰鸣高兴地说:“目前万达化工6个主打产品均取得不俗的销售成绩。其中MBS塑料抗冲剂产品,占据国内市场65%的份额。”同时,万达集团投资近2亿元对MBS生产设备进行了工艺改进,将5万吨MBS项目改造扩量为30万吨ABS颗粒和6万吨ABS高胶粉;投资2.3亿元对15万吨/年丁二烯进行前乙腈、后乙腈技术改造,实现能源充分利用和效益大幅提升。
工业调“高”,就是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鼓励企业以技术创新、以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为抓手,不断向“高精尖”标准看齐。于胜坨,化工产业尽快趟出一条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子,以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促进技术突破与提升;突出项目带动作用,以产业集聚发展和产品链条延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力推进万达轮胎橡胶产业园、东辰化工园、汇东工业园等一批“园中园”建设,力促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从热销的毛木耳看农业调“俏”
“这里年产10万袋毛木耳,如果不算种植基地的话,我们是全国最大的生产毛木耳的公司。”垦利巨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其武拨开大棚外的一处草帘子,一排排大大的木耳呈现在眼前。周其武介绍,毛木耳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所不同的是,毛木耳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毛木耳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癌物质,因此具有药用价值。“菌袋中是花梨木屑,为木耳生发的最佳材料。”周其武说,春节期间,毛木耳卖断了货,尤其是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十分抢手。他连续多次考察全国毛木耳主要产地,并发现,相比南方一些地方,东营具有原料充足、空间宽广等绝对优势。今年,周其武与附近村民签约,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把大棚承包出去,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村民致富。
胜坨镇是近代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所在地,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基础发展较好。农业固基,胜坨镇正在加快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俏”农业。目前全镇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农畜产品21个、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的15个、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1个。科技兴农,在伟浩生态园建设了黄河口科技城,目前黄河口研究院、众兴小麦博士工作站已经入住。“龙头”带农,发挥好巨丰农业、华强莲藕等优秀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力做好“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高胜坨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基础强农,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投资3200万元实施了胜利片1.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宋家扬水站提升改造等5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总投资14亿元的“一库、两基地、三园、五区”共11处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调“俏”是胜坨镇打造农业特色的需要,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更是强农富农的需要。“俏”农业体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勇于开拓农业市场的心态;土地生金,离不了“俏”,农产品只有走俏市场,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竞争力。
从渐成体系的旅游看服务业调“活”
“胜坨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规范,从零星到建成体系的过程。”陈艳介绍,2006年,胜坨镇境内王王庄庙开始恢复重建,自此各种庄园旅游、农家乐旅游方兴未艾。依托这些载体,胜坨镇境内逐渐形成了以佛教文化、黄河文化、石油文化、遗址文化、工业文化等为内涵的“佛教文化游”、“黄河风情游”两条特色旅游线路。
如今,胜坨镇正在做强“民俗文化、黄河风情”两条特色旅游线路,加快融入市县旅游大格局。先后编制完成了《垦利县胜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胜坨镇东王村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为旅游业的发展谋划了布局,打下了框架。强力推进总投资8.4亿元的天宁寺生态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实施伟浩生态园、王王庄庙、黄河人家度假区等景点提升工程,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顶点公园、胜利油田纪念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天宁寺文化旅游区,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尤其是春节、元宵节期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成功举办了“东营天宁寺首届水陆大法会”,接待游客1.14万人次,胜坨的文化旅游品牌越来越响。
服务业调“活”是“补短板”的需要;服务业“活”起来,就是要百业俱兴,真正发挥服务承载功能。目前,旅游业已然做“活”并健康发展,未来胜坨镇还将以南部新区作为其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区。南部新区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高端服务等产业集群,建成垦利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点评:问寻一个工业重镇的转型之路,对东营相似的乡镇具有普适性。今年,胜坨镇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是必然又是亟需。劳动力数量下降而人力素质不断提高、可用土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土地利用效率将会提升、技术引进效应进步衰减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资源供应趋于紧张且环境成本逐步提升等。这些显著的变化,给予我们重要的提示———“十三五”期间,需更加关注要素条件变化,追求更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样一个高点处出发,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到垦利县调研房台村雨季安全和黄河防汛工作。垦利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在胜坨镇宋家村,申长友走进村民宋广明、宋胜园、...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