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金子
“厕所”,在农村是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以往,“一个土坑两块儿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尤其到了夏天,气味难闻,易引发传染病,这是多数农村地区厕所的真实写照。而如今,随着全市农村地区旱厕改造的顺利推进,这种状况正在被改变。
旱厕无害化,清洁又环保。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东营市按照试点先行、整村改造、依次推进、建立台账、销号管理的总体思路,计划从2015年12月到2018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16万余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16年,全市农村计划改厕任务2万户,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农村改厕13349户,完成年度任务的67%。今年,全市计划再追加1万户农户旱厕改造,并于年底前完成,一场农村“厕所革命”已全面打响。
作为一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到底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旱厕改造在推进中又遇到了哪些难题?未来又有哪些效益?……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对东营市部分县区已经完成旱厕改造和正在进行改造施工的村庄进行了实地采访。
旱厕变冲厕村民生活更便捷
“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无害化卫生厕所,房前屋后一点异味也没有,不招虫蝇不说,孩子们从城里回来也不打怵上厕所了。”利津县陈庄镇双滩村村党支部书记孙华丽高兴地说。双滩村是此次旱厕改造的试点村居之一,全村有147户安装了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厕所,彻底告别了传统旱厕“一个土坑两块砖”的历史。“今年,陈庄镇计划实施旱厕改造1399户。目前,已完成1270户,预计8月中旬全面完成改造。”陈庄镇副镇长李建设对记者说。
说起旱厕变冲厕前的情景,盐窝镇南十村村民薄殷花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紧蹙:“以前的厕所就是一个坑,粪便就在坑里沤着,气味熏人,还招来许多蚊蝇。如果粪坑不及时清理,再赶上下雨,门前的水泥路上就是一片一片的黑绿色脏水。”而现在,记者看到她家的厕所是间三四平米的小房间,屋内墙围和地面上都铺着瓷砖,马桶为脚踏式冲水桶,旁边配有纸篓、刷子等,夏天她还会在厕所内点上蚊香,厕所内毫无异味。“改厕前,粪便通过渗漏容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改厕后,蚊蝇明显减少,粪便经过密闭发酵后,还可以当有机肥使用。”陈庄镇城建站站长齐建强在接受采访时说。
记者发现,旱厕改造尽管现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改厕工作刚启动时,也受到一点阻力。“改造方案刚提出来时,有些农户由于多年的如厕习惯和传统观念影响,改厕积极性不是很高,为让他们了解改造的益处,我们动员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外出实地参观,让他们亲眼看到旱厕改造的便捷,积极性大大提高。”利津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据悉,利津县在今年分配任务基础上部分乡镇又追加了任务,截至8月4日,全县共计改造完成3775户,已经完成年度任务总数的113.8%。
节水又环保政府买单推进快
“现在政策好了,由政府买单改厕,节水又环保。”在河口区义和镇薄家村,村党支部书记陈甲文提起旱厕改造后的便捷满是欢喜。今年,河口区计划旱厕改造1573户,截至目前,义和镇薄家村、仙河镇渔村、新户镇麻郭村、官庄村等23个村已完成改造1657户,完成率为105%,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记者发现,东营市各县区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各县区土质条件、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等多方面因素,科学确定适合各县区情况的改厕模式,其中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卫生厕所类型应用最为广泛。“过去家家户户都是旱厕,谁家要是找个城里的媳妇来,人家都不愿意上厕所。”谈起改厕之前的情景,垦利区黄河口镇栾家村党支部书记栾维东很是无奈。“这种双瓮漏斗式厕所,依照其结构原理,每次冲厕用水非常少。”黄河口镇城建站负责人高志会这样解释道。
那这种厕所类型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根据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双瓮漏斗式类型的整套厕所主要由蹲便器、连接管、前瓮、后瓮、排气管和安全池组成。粪便在前瓮经过充分发酵,达到灭菌、除臭的效果,然后经连接管输送到后瓮进行储存。“安装的都是节水式冲水器,每次冲水只需要0.3至0.4升水,相当于不到半瓶矿泉水的水量。同时,化粪池一年清掏两次即可,总体看农村厕所冲水量仅为城市水冲式厕所的1%。”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道。
据了解,目前全市旱厕改造进展顺利,推进较快。同时,为确保旱厕改造的长远效应,在旱厕投入使用后,东营市各县区还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购买吸污车,定时定期帮助村民清理旱厕,解除了村民对旱厕后期管理的后顾之忧。
多重效益凸显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改厕前,粪便通过渗漏容易污染地下水源,改造后的冲厕,不仅消除了污染,而且照样可以帮助村民留住有机肥料。”在广饶县大王镇韩庄村,正在进行旱厕改造的施工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漏斗式厕具的原理,这类型的厕所连接的是两个深埋在地下的橄榄形大瓮,高1.6米,肚圆直径达1米,两瓮之间用倾斜30度的过粪管相连。使用前,前瓮加水30公斤,后瓮加水20公斤,起到悬浮分解发酵的作用。在环境效益上,粪便通过蹲便器、进粪管道进入双瓮式化粪池中的前瓮,在前瓮中厌氧发酵之后流入双瓮式化粪池中的后瓮,经发酵后的粪液可以直接用作农田肥料,真正起到改善农村环境的作用。
时下,在河口区孤岛镇西韩村、义和镇宝一、东南、寿光村,新户镇星南、星北村等30余个村庄也在进行旱厕改造。在孤岛镇西韩村,改造现场人头攒动,机器轰鸣,他们正在率先推行小型生物一体化处理旱厕改造项目。“此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原理,对生活污水进行截流、吸附和分解,最终实现对污水完全净化并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项目负责人介绍道。据介绍,河口区总投资428万元,享受省市两级补贴资金141万元。通过改厕将不卫生的厕所改造成有墙、有顶,内有标准便器,清洁、基本无臭,化粪池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
为增强旱厕改造后的安全性,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在瓮体上面增加了一个安全池,安全池上覆盖混凝土盖板,既避免了安全隐患,又做到了防水。
据悉,为确保全市旱厕改造的工程质量,东营市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流程实施改厕,厕具由县区或乡镇统一招标采购,以村为单位组织施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组织乡镇、村具体负责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改厕技术规范培训。建立健全农村改厕质量管理制度,改厕施工必须由经过培训的施工人员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施工人员或队伍要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符合标准要求,使旱厕改造这项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新闻推荐
昨日上午,在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永莘路万达集团公寓附近,一辆满载煤炭的大货车侧翻,几十吨重的煤将一辆停靠在路边的小轿车和司机掩埋。经过好心路人、消防员和民警30分钟的努力,被困司机获救,但送医后...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