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先生:
说好3万存十年,却成了每年交3万
苟先生介绍,他在2011年年底拿着3万元去取款,“平时单位跟该银行有些业务往来,所以我跟银行工作人员都比较熟悉,我一进银行,就有一个穿银行工装的工作人员问我办理业务内容,我以为是银行员工,并且都很熟也不会欺骗我。我就听她介绍,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特意问了句,是不是急用钱时能随时取出来,那个营业员告诉我可以,这我才填表签字。”
记者看到了苟先生出示的该银行的记账凭证及“投保单”,记账凭证上虽然盖着该银行的章,但摘要部分却有公司名称“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注明了保单号、投保人名称及客户签字。
“那个人姓袁,后来才知道是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她当时就说她的产品收益很高,她的原话是‘存十年,3万’。但没说是需要存十年,期间每年都需要存3万元。”苟先生告诉记者,直到2012年,有人给他打电话称他买的保险需要再交3万元,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2012年我才被告知需要每年都交3万,而且一共要交10年。”苟先生回忆起自己存款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当他知道自己是购买了保险,才觉得“坏了,我哪去弄那么多钱,再说当时说好的存款十年,‘何时急用钱何时取\’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如果当时她跟我说清楚了,知道每年都要存3万,就是收益再高我也不会购买,我就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一年工资也就3万,哪有那么多钱每年都能存上。”苟先生说,他就是因为相信业务员不会欺骗或误导他,连看都没看相关的条款就在太平人寿的投保单上了签了字。
苟先生告诉记者,2012年他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后,他就跟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当时不续报的结果是自己会损失18000多元。他觉得自己当时是存款并不是购买保险,是业务员没有告知清楚才导致他签字的。
太平人寿保险公司:
只能按照合同条款进行赔偿
随后,记者联系了太平人寿保险东营中心支公司。对此,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当时苟先生签字的单子就是投保单,并且现场出的账单上也清楚的写明了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其购买的是一款分红的保险。另外,公司的回访电话对其进行了产品介绍,苟先生也表示都已了解,也很明白,并且公司也表示其在反悔期内完全可以退保,苟先生却没有在反悔期内退保。该保险公司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录音。
2012年因苟先生不续费,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及客服人员也曾多次出面进行调解,希望苟先生能继续投保续费,“当时跟小袁商量,再加上小袁也需要有业绩,跟苟先生也熟悉,所以她尽量帮苟先生交10000元,苟先生再每年交20000元就可以,但是苟先生没有同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而对于2012年的沟通结果,苟先生却告诉记者,他不可能续保,“毕竟咱从一开始就不想买保险,也没法每年都交那么多钱,2012年保险公司说要协商解决但一直没有结果,并且保单也一直在保险公司放着,直到2014年,我托朋友才从保险公司那里要回保单。”
对于苟先生表示保单有两年的时间不在自己手里的说法,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表示,公司客服人员曾多次跟苟先生取得联系为其送保单,却遭到拒绝,“苟先生说只要他不拿保单,我们就不会承认这份保险。”
“我们曾多次试图与苟先生取得联系,我们领导很重视客户,还特意去他家里给他送保单,都遭到了拒绝。”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很希望能跟苟先生坐下来一起妥善解决此事,但没想到苟先生一直想要回自己全部的3万元整,一点也不让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拖到现在。
对于处理结果,苟先生的目的很明确,他哪怕3万元要不回来,也要讨个说法,“毕竟我当初就是去存钱,被误导才买成了保险,哪怕只取回本金,没有利息也可以,能拿回属于自己的3万元就心满意足了。”对此,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解释保险合同条款已生成,按照相关的条款,公司只能尽最大可能承担其损失的50%,最后合8000多元,也就是说苟先生只能拿回22000元左右。
截至记者截稿时,苟先生与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还在进一步协商,但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新闻推荐
王俊涛、李承鹏、宋宇健、赵文喆(从左至右),四名英才好少年。本报记者郑美芹摄本报3月27日讯(记者李黎通讯员樊京龙)3月25日晚,吕剧电影《考丈人》在垦利县首映。影...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