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柳林面积缩小
但城市绿化树种多了
“当时第一感觉是到了个特荒凉的地方,到处都光秃秃的。”程咏俏这样告诉记者。1989年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现在的单位,从东北老家来到垦利,“走在街上几乎看不到树,好不容易看到几棵树还都零零星星的。和我们老家出门就能见到绿相比,简直差别太大了。”
也是因为树少,程咏俏对一个关于东营、关于垦利的段子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在她参加工作不久,“一次看电视上的一个知识竞赛,问哪个城市没有树,抢答的人回答是东营,这竟然答对了!”想起这一段,程咏俏忍不住笑了,“如果让我答,我当时肯定也这么说。”
“在街上几乎看不到树的时候,突然见到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然柳林,那是种什么感觉?”工作没多久,程咏俏在现在的自然保护区附近发现了一片天然柳林,“应该是附近林场的职工种地时最先发现的,后来我们去做的实地调查。”程咏俏说,当时这片天然柳林大概长了一两年,“特别密特别多,站在柳林里的感觉就像站在芦苇荡里一样,只不过周围是绿绿的柳条,而且林子很大,看不到边界的。当时特别兴奋。”
这片天然柳林中的品种丰富,“黄河上游所有柳树的种类在这儿都有。”程咏俏告诉记者,很多种子随着黄河水一路向下到这儿,“并留在新淤的土地上,逐渐自然发芽长成天然柳林。”但在此次种质资源调查中,他们发现这片天然柳林面积缩小了、数量也减少了,“比如龙爪柳,第一次来的时候走一段就能看到一棵,这次在这片林子里只找到了两棵。”
“不过现在城市里的树多了,很明显能感觉到路边、公园里树木增加了。不仅数量多了,而且品种也多了。”程咏俏说,城镇园林绿化、植树造林等,引进新的品种,在丰富本地种质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原来能见到的多是杨树、柳树、榆树、槐树,而现在增加了很多,比如栾树、核桃、樱花、紫叶李等,都是城市绿化过程中引进的。”
一开始只是认识杨树
现在可以“看叶识树”
“一开始只是认识杨树,最多再分清黑杨还是白杨,再往下分特征越来越不明显,我就分不清了。不过现在,我是全家在树种方面的‘百科全书\’,每次出门我总忘不了给大家来介绍。”这是经过了种质资源调查后,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王洪敏生活发生的最大改变。
王洪敏,这个27岁的姑娘,进入垦利县林业局刚满一年就加入了这项调查工作。回忆起2012年刚刚进行外业调查时的情景,这个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女汉子,还是表现出柔弱的一面。“有时候走进像芦苇荡一样的草丛中,就能把整个人都吞没,前后都看不见人,有时候还会钻出大蜘蛛,胳膊和手常常会被野草划伤。”
“不过我很庆幸能参与这项调查,能认识这么多生长在身边的树种。”王洪敏告诉记者,她学的是林产品加工专业,对于种苗方面不是特别专业,通过“扫雷式”的种质资源调查,为了收集种苗枝、叶、花、果、种全部的照片,必须在同一处往返很多次,调查实践让她补上了种苗这一课,基本可以“看叶识树”。
“现在和家人出门,每当看到熟悉的种苗,我总是条件反射性地向家人普及,碰到不懂的就查资料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说出这些的时候,王洪敏满脸的自豪。
王洪敏是土生土长的垦利人,“小时候树种少,见得最多的就是榆树、柳树,现在见到的可多了,比如玉兰、栾树等等,城市绿化好了,公园里、道路边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树。”
新闻推荐
图为村民挖出的手榴弹。(图片由通讯员提供)民警对手榴弹进行引爆。(图由通讯员提供)本报3月26日讯(记者王超通讯员牛朋)在村外挖树坑没想到却挖出个手榴弹,这让垦利县郝...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