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业、种业“两条腿”走路。“只做种业,也许三五年都处于只投入、不能盈利的状态,米业支撑才能实现一个更加良性的循环。”公司研发经理赵帅鹏说。
研发适合盐碱地的水稻品种
“这个研发中心主要由生物育种实验区和温控实验种植区两部分组成,是种子培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奠定了水稻品种从研发到试种再到推广的一个基础。”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有限公司研发经理赵帅鹏说,中心是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重要的新种质实验试种与加代场所,建设总面积13186平方米,总投资额4500万元。
在这个中心,可以了解新品种培育的相关流程。据介绍,中心分为3000平方米的生物育种实验区和9000平方米的温控实验种植区。其中,温控种植区能够实现自动控温、控光、控湿、控制进排水、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模拟不同的生长环境及生存条件,满足不同特性新种质的生长;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水稻生长的各项指标进行适时监控,并及时纠错。生物技术育种中心按照高端化、智能化、节能化、标准化要求,集成应用现今温室设计技术、物联网技术、地热能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远程智控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
“温控实验种植区被细分为六大块,22个种植小区,可实现水稻周年种植。”赵帅鹏介绍,通过新种质的实验试种与加代种植,缩短水稻新品种从试验示范到推广种植的时间,加速产业化进程。
此外,记者了解到,占地面积如此之大、投入如此之高的一个中心设置,其实与公司的“种业梦”不无关系,“我们想将国内的水稻品种集中在这儿,打造一个大型的展示基地。并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为中国北方超级杂交水稻‘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化推广平台。”赵帅鹏说,公司选择在河口建立研发中心,除了因为有好的政策之外,也考虑到了当地的水稻种植历史。
“我们希望能培育出更适合东营气候、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赵帅鹏说,之前也在盐碱地里种过水稻,克服盐碱的方法无非是大水压碱,现在的想法是能不能培育耐盐碱的品种,也就是说,要想在盐碱地上种出水稻,一方面要解决土地盐碱的问题,另一方面就要从水稻的耐盐碱品种上想办法,“如果可以培育出耐盐碱的水稻品种,比大水压碱所花费的财力、物力要节省得多。”
专注于研发的赵帅鹏博士,更相信种子的力量和种子能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内因的改变,也可以说是质的改变。”在科学研究之外,作为一个公司,他们也不避讳种子可以带来的“好处”,“但也必须得做好三五年之内不赚钱的准备,毕竟种子的培育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发展米业,“养活”高投入种业
三五年之内种业可能不会带来收入,而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企业要发展,所以发展米业,以米业来“养活”种业,成为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在垦利永安镇,公司有一个占地2000亩的核心育种基地,这个基地也是8月下旬袁隆平院士一下车便直奔的稻田。
不过,对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有限公司而言,这儿不仅仅是一个育种基地,也是“展示地块”,有意种植公司品种水稻的农户可以到此参观,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如此,公司也实现研发平台到核心育种基地小面积种植,再到袁策小型农业合作社推广种植的跨越。换句话说,这是实现米业“养活”种业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在带动农户种植的过程中,公司采取“四代一管”的模式,从种到收全程代替农户进行管理,等到水稻成熟时再进行回收。“这样农户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可以规避市场风险,而对公司来说也实现了规模化效应。”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明说,垦利永安二十八村的袁策水稻种植农业合作社便是在今年5月份成立的。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发展米业中,公司将市场需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温室大棚内,我们培育的不仅有高产的杂交水稻,也有优质水稻。”赵帅鹏说,这样的“配置”是公司从市场考察后作出的决定,“毕竟目前优质米的市场需求量挺大。”
位于垦利县永安镇二十八村东侧的核心育种基地,还有一片专门的水稻种植区域被划分出来,而且这一片区域的水稻在种植之前已经被预订了。“水稻田的北侧是鸭舍,平常鸭子就在水稻田里找食儿。”赵帅鹏说,从种植到除草,全部是人工来完成,“确保更绿色,尽管亩产不高,但收益应该还可以。”
新闻推荐
本报9月17日讯一直以来,垦利县国税局牢牢把握节约型理念,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一是精简会议、文件。本着少开会、开短会的原则简化会议程序,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时间和规模,提...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