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垦利县郝家镇,利津县北宋镇的大盖家村、小盖家村、翟家村还有盐窝镇的盖姓,都有各自的读法。垦利县郝家镇的“盖”,叫起来是比较随意的。我认识一位姓盖的老师,便是郝家镇的这个“盖”。她对她的学生们介绍自己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盖”字后说:“我姓这个字,你们可以叫我Gài老师,也可以叫Gě老师,也可以叫Guó老师。”
而利津县的“盖”便不能乱叫了,只能叫做Gě,或方言叫做Guó。这里的大盖家村、小盖家村等,便叫做大Gě家村、小Gě家村或叫做大Guó家村、小Guó家村。如果这里叫做Gài,那对方会马上为你纠正的。
盖姓在历史上来源众多,其主要的一支与吕姓同源,同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吕尚封于齐,史称齐太公,数传至齐文公时,生公子高。公子高裔孙名傒,史称高傒,任齐国正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被赐食邑于盖(今山东长清西南),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盖氏。除上述一支外,盖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上古时期有一庐国,庐国有一公族名戢黎,戢黎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庐氏,后来又简写为盖。又如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后人中有人以卢蒲氏为姓,后来也简写为单姓盖。东汉光武帝时,有姓闾丘的人奉命改姓盖。北魏时,鲜卑人中莫芦氏、吐伏盖氏,也都改姓盖。此外,在盖姓人聚居的范阳一带,生活着一些姓雷的人,因为族小势弱,后来也因自己的姓氏读音与“盖”相近而冒姓盖。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地名为盖(今山东省沂水县),后来齐国大夫王宽被封在盖,其子孙取邑名为姓,称为盖氏。据古书记载,历史上在战国时魏国曾出过盖娄氏,后来盖娄氏却未能流传下来,理应都已改成了他姓,或者简化成了“盖”姓(因在后期的同地出现了盖娄氏改为盖氏的例子),成为盖氏的又一支源。根据《姓苑》记载,盖氏望族出于渔阳、洛阳。古代的盖邑,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内,盖氏家族就发祥于此。盖氏除了以战国时期的齐大夫所传的后裔为主流外,还有两支外来的组成部分,不过,经过多年的融合,早就不分彼此了。
(记者 刘剑 见习记者 王晓莉)
新闻推荐
11月17日,利津县的“巾帼创业导师团”的团长王春香给凤凰城街道胥家村的妇女们发放并讲解巾帼创业行动明白纸上的有关项目。据介绍,利津妇联成立了巾帼创业导师团,聘请具有种、养、加工经验...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