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利津新闻 > 正文

盐窝是怎么来的?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3-12-06 16:22   https://www.yybnet.net/
据传,元代时有一鲍氏定居在大清河西岸,后形成村落。因这个村子地处洼地,而得名“鲍家窝”。明洪武二年,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此落居,村庄迤西发展。

当时,鲍家窝周围尽是晒盐滩,也是古老的水旱码头,出产食盐很多,居民以晒盐为生,盐场在此屯盐,并经大清河外运,故人们称这里为“盐墩”,又称“盐窝”。

清初,这里设立了集市,清中期盐业迅速发展,客商纷至沓来,形成了繁华街店,又名“盐窝街”。到清道光末年又分为东街和西街。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清光绪初年,黄河在此决口泛滥,冲毁东街,居民北迁河堤,易名东盐窝;西街与之对应,取名为西盐窝。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河在薄家庄决口改道(迤西北老鸹嘴入海),冲毁盐窝东部,居民纷纷迁至西盐窝北侧,取名为新盐窝(今新村)。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东盐窝分为盐窝中村和盐窝东村。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西盐窝改为盐窝西村。

1958年2月,成立了盐窝公社属利津县。1958年11月改属沾化县,1961年复归利津县。1963年盐窝公社改为盐窝区,1968年又改为盐窝公社,1984年改为盐窝镇。

(记者 方舟)

(资料参考东营市地名办) 

新闻推荐

利津县教育局到帮扶学校开展调研活动

12月9日,利津县教育局中层以上干部到帮扶学校明集乡中心学校开展帮扶、调研活动,深入推进教育帮扶工作。活动中,调研组一行首先向明集乡中心学校51名贫困学生捐赠了羽绒服,开展干部职工与贫困学...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农家女家门口就业2013-12-23 16:47
评论:(盐窝是怎么来的?)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