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浓浓的年味,记者走进利津县北宋镇五庄村西瓜大棚。虽然天气仍有些阴冷,但棚里却早已温暖如春。大大的“暖气房”里聚满了劳作的瓜农,有的负责挪苗,有的负责嫁接,分工明确,甚是热闹。
五庄村是个家喻户晓的西瓜种植专业村,全村140户种植了近500亩西瓜。二十多年来,凭借濒临黄河、土质肥厚、灌排条件好的先天优势和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五庄西瓜”已成为北宋镇四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52岁的王少林从20岁出头就开始种西瓜,经验非常丰富。他告诉记者,早在春节之前,他已经将第一批16000棵西瓜苗嫁接完成。年初二,陪爱人走完娘家,他就一直在大棚里忙活,掐苗、盖被、提温、育苗,为第二批西瓜苗嫁接做准备。
为什么要分两批嫁接?看到记者疑惑,王少林向记者介绍了起来。原来,两批苗移栽大棚分为低温棚和小拱棚两种。5月底是低温棚西瓜的空档期,6月底是小拱棚西瓜的抢收期。西瓜从安种、育苗到嫁接、掐苗、移栽,从定植、顺蔓到授粉、选瓜、摘瓜,每一个步骤都有间隔期,只有把好最佳时间,长出的西瓜才能又大又甜。第一批苗惊蛰前5天移栽,第二批苗清明前一周移栽,恰巧能赶上价格最好的时间。
“要想卖得好,除了把准销售时间,技术、品种也要跟得上。”五庄村党支部书记邵明强说,“最初,我们村以葫芦苗为‘砧木’,以大棚西瓜苗为‘接穗’种植西瓜,后来发现葫芦苗抗寒、抗病、抗虫性较差,我们就全改成了以南瓜苗为‘砧木’,以‘京欣系列’的西瓜苗为‘接穗’,成功解决了西瓜种植‘重茬苗死’的问题,成活率也从不足50%上升到99%以上。去年,我们又引进了含有多种营养材料的基质土育苗,种植甜王、4k等品种,品质越来越好,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2012年开始,五庄村还引进了套种技术,将甜瓜苗套种到了西瓜沟里。“上吊甜瓜下种西瓜”,收完两茬西瓜,还能卖一茬甜瓜。“今年7月,等西瓜、甜瓜售出后,我们打算再在大棚移栽一批南瓜苗,中秋节就能长好售出。加上这份收入,瓜农一亩地预计能收入25000元,在家门口就能把腰包装得鼓鼓的。”邵明强说。
为了便于管理,去年,五庄村还成立了裕通源西瓜专业合作社,瓜农自愿加入,合作社采取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经营模式,从技术指导到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去年12月,成功与省派利津北宋乡村振兴服务队、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对接,组织20多名代表到山东农业大学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此外,还专门从潍坊昌乐聘请专业技术员现场指导,到青州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让瓜农们眼界大开。
奋斗不止步,发展不停步。谈到下一步计划,邵明强对新一年充满希望:“年前我们规划了50多亩地,准备建23个西瓜大棚。材料都预备好了,等天气一暖和就开工。”(记者 李怀苹 通讯员 林妍妍)
新闻推荐
本报2月13日讯(记者郭小雨)根据卫星遥感监测,目前东营海域的河口浅滩等近岸区域有海冰分布。2019年2月中旬,东营...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