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路面保洁员杨爱华正在捡拾垃圾。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除了清扫公厕,王学代还担负起了维修公厕公共设施的工作。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有这样一些人,为了城市洁净,方便你我,起早贪黑辛勤地工作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不能阻挡他们忙碌的身影;有这样一些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活儿又脏又累,却始终坚守。他们是“城市美容师”,“脏我一个人,干净一座城”的决心自从踏上环卫岗位那天起,就已坚定不移。
本期,我们带来了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三位环卫工的故事,让我们静静聆听来自他们内心的声音。
故事1垃圾清运工刘明山:身上脏,午饭只能在车上吃
刘明山是个农民汉子,早年做过很多工作,先后从事过摩托车维修,经营过商店,干过驾校教练,但直到开上垃圾清运车,他才觉得最踏实。他说,环卫工作虽然很累、很脏,但他喜欢这个重复而单调的工作,因为“我知道,城市的美,有我一份贡献。”
刘明山负责东城商贸园区域的垃圾清运工作,全年无休息。早上6点起床,顾不上吃早饭就在路边的小摊点买几个包子或肉夹馍,带着一瓶热水就坐进了清运车的驾驶室,之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装垃圾箱、运到20公里外的垃圾处理场、再返回卸垃圾箱,这样的工作,他每天要重复8至10次,每个月要重复30天,每年要重复365天。刘明山笑着说,如果哪天他袖着手闲逛或待在家里看电视,那不是他的爱车出了故障就是家里人生病了,而这两者他都不想。
刘明山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繁忙,家里的事大多顾不上,只能让妻子跑前跑后。尽管工作辛苦,但市民的理解和单位领导、同事的关心让他感觉很温暖。“干活时,有人去扔垃圾,都会对我笑笑。有次,一个小学生对我说,‘叔叔,你辛苦了。\’让我感动好久。我是一个农民,能出来打工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很满足。”
从事这份工作,他有着自己的苦楚。由于工作原因,他的工作服很容易脏,有时候中午工作忙顾不上回家时,就只能在路边买点吃的,然后在车上吃,“身上很脏,哪家饭店都不愿意让我们进。”脏点累点还是小事,最让他难熬的是就这样每天一个人开车装卸垃圾,用他的话说是“单调而重复”。
刘明山说,他还有很多的环卫工同事,他希望这份工作能得到市民的理解,“每天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垃圾箱明明是空的,有人却将垃圾扔在了地上。开车在路上时,我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看到有人从车里往外扔垃圾。我就想,如果你不扔我不扔,那清理路面的环卫工就能少弯一次腰,少受一点寒风,城市也能更美好。”(记者 陈同磊)
故事2路面保洁员杨爱华:每天要清扫5车垃圾
伴随着每天的日出日落,今年45岁的杨爱华干环卫工作已经有四个年头了,习惯了起早贪黑,习惯了与垃圾为伴,用她自己的话说,“做一份工作久了就感觉不出脏和累了,反而你会喜欢上这份工作,有时候看见垃圾都会觉得很亲切。”
每天要清扫5车垃圾,拿着簸箕不知道每天来回走多少趟,在位于众成商厦至肯德基之间的胶州路段,因为车流量与人流量比较密集,杨爱华每天的工作量也多了不少。“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每天早晨5点半至下午4点半,但是这个路段的小店铺多,再加上超市密集,每天得提前半个小时来打扫,要不然就干不完。”杨爱华说,因为夜市摆地摊、卖水果的商贩多,到了第二天早晨留下的剩饭剩菜、塑料饭盒、食品袋、果皮等各种垃圾几乎到处都是,光清扫就要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随着上班高峰的到来,又得重新开始打扫。“每天至少清扫10次以上。”
除了工作量大,杨爱华每天还要忍受刺鼻的垃圾味。“冬天还好一些,尤其是夏天,蚊子苍蝇乱飞,难闻的气味有时候熏得人难受。”杨爱华说,这份工作在别人看来不仅脏累,也不怎么体面,但是看着城市越来越干净和整洁,想想自己也出了一份力,就有一种由衷的满足感。“打扫的时候经常能捡到行人不小心掉的东西,如果能及时地联系到失主还给他们,也觉得很开心。前几天打扫的时候,自己还捡到了一张身份证和几张银行卡,一直在等着失主来认领。”
就在与记者聊天的空当,一位抱孩子的女士过马路时,孩子的鞋子突然掉在地上,杨爱华赶紧跑到马路中间帮着捡了起来。“打扫的时候也要过马路,要时刻注意安全才行,城市是大家的,希望市民也能体谅我们一下,一起保持城市的清洁。”(记者 李长莲)
故事3公厕清洁员王学代:为准时开关门将家搬到了公厕
王学代2006年从汽车站内退后,2007年便来到环卫处干活,到现在已经五个年头了。现在王学代在胶州路公厕负责清洁,一家人在胜宏美居买了房子,但环卫处规定,厕所清洁员必须 24小时在岗,以保证准时开关门,老伴去了儿子家帮忙带孩子,王学代也就只好将家搬到了这里。于是,早晨5:30到晚上11:00,王学代就一直待在公厕负责清扫。
对王学代来说,每天要负责男厕六个小便池、八个大便池,女厕的十个大便池的清洁,看着似乎很简单。但胶州路公厕地处商业区,附近大型超市的购物者、居民区居民、胶州路店铺经商者以及过路的出租车司机都会选择来此方便,据他粗略统计,每天大约会有六七千人次上厕所,那就意味着每天要打扫十五六次才能保持绝对的清洁。附近饭店很多,有人经常在晚上喝酒后跑到厕所呕吐,每晚至少要打扫五六次这样的呕吐物。而环卫处制定的六无、六洁标准更是督促王学代打扫得更干净的动力。
王学代告诉记者,对于这份工作,如何干得更巧,自己有很多窍门,在晚上将厕所刷干净之后总是会有尿碱,这时用洁厕灵泡上,第二天一早打扫,厕所立马干净如新。而在他的管理房,记者还看到了几盒木螺丝,他说自己也算是半个维修工了。因为洗手盆、大便池都是感应装置,有些人上厕所很着急,走的时候看着不出水,急忙用手掰,导致这些感应头、感应板经常坏,所以王学代也成了维修工。
王学代说,做这份工作需要认真、耐心,“不要怕脏,也不要怕累,如果能够从内心深处想为市民做点事,哪怕再脏再累,我也愿意干。”(记者 李佩佩)
寻找最美东营人
活动1随手拍最美东营人
以“随手拍最美东营人”为主题,邀请广大网友、市民随手拍东营平凡人的工作、生活中感人的瞬间。
参与方式:图片发送至电子信箱:hhkwb@163.com图片请附上说明(拍摄时间、地点、拍摄心情)。
活动2说出身边小人物的故事
以“说出你的故事”为主题,讲述身边平凡人的酸甜苦辣,让市民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篇幅要求400字以内。
参与方式:可以拨打本报热线,也可把小故事发送至电子信箱:hhkwb@163.com。
新闻推荐
事件回放兜风狗,惹不起啊!行驶在马路上,一辆车子从身边呼啸着超车而过。本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却让人眼前一亮:一只栗子色的狗狗探出车窗半个身子,两只耳朵兜着风向后飘着,让人忍俊不禁。过后却让人担...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