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被打上了诸多烙印,其中“信息化”成为我们定义现代社会的关键词,“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甚至可以说“信息化”成为了一种新的生产力,总之,“信息化”让人类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社会里老百姓体会最深的是人与人的“沟通”方式的变化,“鸿雁传书”一词渐渐地被我们忘却,BP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座机也正在向我们“挥手作别”,大众最能接受的是手机、飞信、QQ、人人、微博、微信等,这些交流工具与“网络科技”紧密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有些软件正在逐渐被人遗忘,而有些软件正逐渐受到人们的抬爱。
4月16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短信、飞信、人人“江河日下”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50岁以上的市民,只有少数人能够自如掌握各种电脑和手机软件的操作,他们更多是利用手机进行交流。“我们现在交流要么是面对面,要么是打电话,我连短信都不会发,更别说年轻人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了,根本掌握不了。”55岁的范先生告诉记者。
前段时间打车软件的优惠活动,使得“嘀嘀”和“快的”的安装率大幅度上涨,一时间市民忙着发单,司机忙着抢单,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年龄大约50岁的出租车师傅,“司机师傅,你这个年龄还会用打车软件抢单,还挺跟潮流的嘛。”“我哪会弄这玩意儿,是我儿子给我装的。”司机师傅回答道。调查中发现,50岁以上年龄的市民,像司机师傅这种情况的人为大多数,他们对网络了解一二,交流的方式仍是面对面或者打电话。
“除了过年过节送祝福之外,我很少发短信,平均一个月不到50条。”市民孙先生说。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人更多地选择QQ、微信这样的网络软件聊天,短信的使用越来越少。
飞信曾经是移动开发的专属交流工具,现在却有些“江河日下”。政府雇员隋女士告诉记者“刚上大学那会儿,网络聊天要么是QQ,要么是飞信,后来有了校内网,飞信发的就少了,都去玩校内去了。”“2007年前后,大学生都在玩校内,在此之前是发飞信,现在飞信几乎不登陆,校内网改成人人网之后,那种专属的感觉没了,同时新浪推出微博,腾讯有了微信,飞信和人人基本不怎么登录了,现在密码都忘了。”某高校在读硕士小马说。
与飞信的“没落”不同,人人网虽然远不复当年盛况,但仍有不少人在使用,90后女孩小彭在大连某高校读书,她说:“我几乎每天都会登录人人网,也会频繁修改状态,上传自己和朋友的一些照片,我觉得人人网大学生玩的较多,比起QQ空间、博客、微博,我更愿意将照片上传到人人上。”已经工作的90后张先生也表示,自己仍然保持着早晚各登录一次人人网的习惯,当记者问起原因时,张先生说:“就是习惯了,登录之后迅速看看朋友、同学们发的消息。”
QQ、微博、微信是主流
调查中发现,QQ虽然开发的较早,但迄今为止仍有巨大活力,甚至成为一些企业和单位发布消息、员工业务交流的指定工具,成为市民印刷名片时留下的信息之一。“只要电脑连着网,一开机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看有没有信息。”某公司职员韩先生说。“老板有事安排一些事情要么打电话,要么QQ通知。”某广告公司的职员告诉记者,“现在来打印名片的客户,多数会留下手机号和QQ号,QQ是多数人会去选择的联系方式。”记者在自己的QQ中也发现,好友中约有一半全天在线,要么电脑登录,要么手机登录。
微博可谓是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分列一、二位,某高校教师告诉记者,“我是搞传媒研究的,我把微博当做了解中国社会的窗口之一,我的粉丝不多,我‘粉\’的人也不多,但一般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经常上腾讯微博,腾讯微博和QQ说说,可以绑在一块,发说说可以同步到微博上去,这样看到人就会更多。”19岁的小李说。调查中发现,新浪微博的用户职业和年龄特点不明显,但腾讯微博则以学生用户居多。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交流工具。微信的崛起一度影响到QQ和微博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微信的语音聊天甚至传出过“取代手机通话”和“语音聊天要收费”的传言。到现在为止,走在路边仍能看到手持手机“摇一摇”的青年男女。“微信的语音聊天比文字聊天更快捷,并且只要包流量,都可以当电话用,很方便。”在江苏某大学求学的小王告诉记者。媒体工作者周先生说:“我的微信里都是自己熟知的朋友,其实玩微信就是玩圈子,几个朋友在里面插科打诨,交流心得。”
据调查,在东营市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使用微信聊天、晒状态的人仅少于QQ,排第二位,并且不分年龄和职业,呈平均分配状态。
各交流工具频亮新招
腾讯公司旗下的QQ和微信,在营销和娱乐方面下了大工夫。QQ和微信除能够聊天和看新闻外,QQ还推出了“QQ团购”、“易迅”、“拍拍”“京东”等网购页面,“财付通”更是能与“支付宝”叫板,腾讯还有自己的“QQ电脑管家”、“QQ邮箱”、“QQ离线下载”等;在娱乐方面,QQ有自己的播放器,开发了“节奏大师”、“天天爱消除”、“欢乐斗地主”、“天天酷跑”、“天天飞车”等手机游戏。
微信则直接开发出“我的银行卡”一项,微信直接绑定银行卡,可以直接在线“手机充值”、“嘀嘀打车”、“Q币充值”、“购买电影票”、“今日美食”等。在休闲娱乐方面,QQ能登录的,微信往往也能登录。某高校传播学博士李先生说:“腾讯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占主流,正是腾讯超越了交流工具的聊天和新闻的基本功能,而是走向了更深入、更细致、更立体化的全民服务,QQ每时每刻每一款手游都有200万左右的玩家,这一数字足以说明腾讯的影响力。”
紧随QQ之后,人人网页推出了“游戏中心”和“扫一扫”,“总体感觉人人网的市场占有率在降低,‘校内网\’改‘人人网\’曾经催生过人人网的一段繁荣,不管是高中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参与到注册人人网的热潮之中,但微博的新闻平台和微信的及时沟通,都是人人‘新鲜事\’和‘人人聊天\’无法比拟的,所以人人网在走下坡路。”李博士说,“如果当年校内网不更名为人人网,限制除大学生之外的其他人进入的话,可能现在的市场占有率会更稳定,这就像平时我们享受到专属的服务,总感觉自己是个‘人物\’,能满足我们内心的虚荣心;一旦专属的服务变成大众的服务,也就无法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于是,人们也就慢慢忘了登录了。”
微博虽然也有自己的“视频”、“音乐”、“电影”、“游戏”等,但依然主打“新闻路线”,它的“私信”功能也是好友聊天的工具之一。“我可能一整天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但一定会登录新浪微博,看看上面信息。”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尤其是新浪开辟了好友的智能分组之后,很多人表示从微博上既能关注朋友状态,又能关注国内外时事,还能了解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在坊间甚至出现了网络新名词——— 刷屏脸。
(记者 商景鹏)
相关链接
从古至今的交流工具有哪些?
生活在群体中,交流不可或缺。
古往今来,在交流方式上,人类走过了多个阶段。从简单地靠肢体语言表达简单想法,到运用文字语言在竹简或纸张上表达准确信息;到了近代,又出现了电话和电报;到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电话随之出现;再后来,QQ、MSN、阿里旺旺等智能聊天软件成为人们的新宠。
人们的交流方式总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更快捷、更高效。 (记者 商景鹏)
新闻推荐
庭审直播“零时差” 打造“阳光司法”东营法院首推网络直播庭审
本报讯4月17日,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在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庭审全程视频直播,网友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旁听,这次直播也是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用互联网...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