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村位于东营区六户镇,孙、李是北辛村的两大姓氏,据记载该村也是于明代枣强县迁徙至此。该村里有一条“台河”,关于这条河的故事,在村子里久久流传。
台河位于北辛东约一公里稍偏南方向,至于是先有河还是先有台,众说纷纭。大约在宋元时代,此地土地盐碱,百姓多以淘井晒盐和取卤熬盐为业,故名曰“灶户”。日久年深,形成了周围数十里的大盐坊。于是,朝廷派盐官入驻管理。经纳税后集中收购储存,便成了“官盐”,“官盐”是合法的,可以买卖贩运到全国各地。
台河原是一条较大的自然运河,西纳众多河流,东通大海。当时运盐多以船舶为主。河的南面有一片土地,名曰“卤分场”,地势沟壑崎岖,土质复杂,到处砖土瓦砾,这就是盐管局所在地。运盐的船舶为求稳妥安全,来时装土压船,到此集中卸下,日久年深便形成了小山似的大土台,这就是台的来历。据说此高台也是当地百姓祈福的福地。因为春旱秋涝,连年欠收,疫灾频繁,此处百姓生活困苦。每到春夏之际,百姓们都会到高台祈求药神到台上寻医赐药。有一年春夏之际,传言某神灵到台上施善送诊,为百姓赐药医病。周边数十里、上百里甚至千里之遥的京津等地居民也前来求仙赐药。一时香火旺盛,求药者络绎不绝。据说摆上供品,铺上事先准备好的纸张,然后点燃纸香,跪地叩头祈福,说明病因病情等。不多会儿功夫,纸上便有神药,有粉状颗粒的、丸状的、桑葚状的等等,各式各样,病人回家服药后即可好转。
20世纪70年代,当地兴修水利,该河成为蓄水库,周围修建堤坝,台亦修建于堤坝中。据说,前些年,还有渔民携妻小来此结网捕鱼数载,每逢初一、十五便焚香烧纸祭奠神灵。台河的神奇故事,尽管只是当地人茶余饭后的闲谈,但这条河流所承载的历史却永久的被记载在岁月长河中。
(记者 李长莲)
(部分材料参考自《东营区文史》)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0日,东营区阳光幼儿园今年秋季招生网上报名启动。东营区阳光幼儿园率先启用“幼儿入园网上报名系统”,为家长提供了便利,改变了幼儿入园家长排队等待的情况。这一网上报名平...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