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9日讯(记者聂金刚通讯员徐淑霞李海霞)“东营区石油装备企业已发展到8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去年实现总产值285亿元,抽油机、抽油杆、重油开发专用管产能国内第一……”29日,面对有意向参加第七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的外商咨询,东营区商务局局长刘杰三自豪地介绍。
近年来,东营区从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等实际出发,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科技驱动、油地联动、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因势利导打造“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基地、生态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带动了经济转型升级。
东营区是胜利油田中心所在地,石油经济曾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怎样变资源型城市的“短板”为发展优势?东营区将产业发展目光投向国际大舞台,定位发展石油装备产业。以大项目带动战略为突破口,东营区规划建设了包括石油科技谷、生物科技谷、石油科技产业园、东营胜利大学生创业园在内的产业发展载体“两谷两园”,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东营区充分发挥山东石油装备商会作用,今年吸收新会员企业80余家,全面加强与国外商协组织沟通联系,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该区还按照“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精心组织每年一届的石油装备展览会,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进行产业技术交流。目前,东营区全行业拥有院士工作站2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8家,先后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12个,拥有国家和省首台套产品15个,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中国石油装备产品出口基地、山东省优质石油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引导工业产业走上生态转型路是东营区的又一力作。今年,东营区以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为依托,组织实施了万通石化精细加工、废水废气回收综合利用、佳昊异丁烷脱氢、神驰渣油加氢等10大续扩建工业项目,形成一种产业关联、产品衔接、资源循环、“三废”集中处理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生态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新闻推荐
东营初中纳新,狠刹攀比风只准普通自行车入校豪华山地车扮酷没门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李沙娜)29日,东营市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4年招生简章出炉,都公布了招生计划及报名须知。记者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的学校招生简章多打“严格牌”,有学校为防止学...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