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记者从东营市金融办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融资总量719亿元,金融业上交地方税收10.02亿元,同比增长26.84%,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8.51%。银政企合作模式有所创新,直接融资工作成效显著,东营金融业实现良好开局。
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直接融资成效显著
据统计,截至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24.5亿元,增长12.18%;各项存款余额3471.42亿元,增长9.25%。在2014年互联网银企洽谈会上,共推介项目236个,达成合作意向356笔,签约金额331.33亿元。截至6月末,到位资金186.34亿元,到位率56.24%。上半年,银行业务创新成效明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发放贷款2.73亿元;奶牛、林权、海域使用权、近海滩涂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000万元、7155万元、13880万元和8000万元;河口农合机构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5203万元;建设银行牵头开展“助保贷”业务,累计发放助保金贷款2.33亿元。表外融资业务发展迅速。6月末,全市表外融资余额2109.35亿元,比年初增加490.12亿元,对满足企业不同形式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工作成效显著。东营市金融办制定了《关于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若干政策》,从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发展各类融资机构等方面对拟上市、股权挂牌企业进行扶持。上半年,新培育挂牌托管企业14家,加强跟踪培植,全市上市及挂牌后备资源总数达192家。引导支持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截至6月末,全市9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方式融资64亿元。
培育新型金融机构规范担保行业
上半年,在东营市金融办的推动下,东营市新增多家金融机构,全市金融体系也日趋完善。
兴业银行、东营融和村镇银行开业运营,全市银行总数达到24家、保险公司36家;西藏同信证券和长江证券分别设立东营营业部,证券机构达到14家。山东休斯顿石油装备交易中心批准设立,现已开业运营,华东石油交易中心获省金融办批筹。新增小贷公司1家,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的政府背景的大型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材料已报省金融办并完成初审。新设民间借贷服务中心1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家,全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分别达到6家、25家。成立了东营新世纪金融交易市场,开展金融服务对接活动,打造金融产品展示、交易的新平台。
在保险担保业方面,金融办印发了《关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转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部分担保机构转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提升民间资本利用效率。6月末,全市2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20.43亿元,总资产23.78亿元;新增担保金额24.62亿元,在保责任余额48.94亿元,实现担保业务收入2694万元,实现净利润1752万元。
设5亿元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治理金融乱象
今年上半年,东营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座谈会交流、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市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组织筹办了全市银企对接座谈会,交流了全市银企合作经验,对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进行了部署。
金融办联合财政局下发了《东营市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5亿元的市级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解决借新还旧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同时加大对金融业的政策激励力度,建立了政府性资金银行存款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社会服务、经济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
4月中旬开始,金融办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暨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对全市存在非法集资隐患的21种业态进行了摸排,对非法集资活动保持高压态势。会同多部门对全市11家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市场准入、机构名称、经营范围、违法违规情况查处等方面进行清理规范,进一步治理担保市场乱象。成立了金融发展研究会,加强金融理论研究,为市委、市政府金融工作决策和金融创新发展服务。
新闻推荐
教官带着孩子们来到海边训练。大家在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观看大熊猫。正式训练第三天,小军人们渐渐融入军营生活,训练起来也有模有样。14日,教官带大家来到海边训练,下午还领着大...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