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在观看记录短片。
家长神情关注。
小记者在提问。4月19日,本报32名小记者前往胜利油田供水公司耿井水厂参观水博馆,了解自来水产生的过程,实地参观了自来水过滤的工艺。一个小时的参观中,小记者主动采访提问,也懂得了珍惜来之不易的自来水。
七嘴八舌讨论水
小记者里有个“水博士”
上午八点半,小记者和整装待发,从报社前往水博馆。一路上,小记者们难掩兴奋,对水博馆充满了好奇,也按照活动的要求准备好了自己的采访问题。“黄河水是自来水吗?”“从黄河水变成自来水,需要几个步骤?”“河水是怎么变成自来水的?”小家伙们最多的准备了四个问题,有的还是爸爸妈妈帮忙想出来的。“自来水怎么来的,我妈妈也不知道,所以她自己也写了一个问题让我问。”小记者张金海说道。
在去水博馆的路上,胜利油田供水公司的工作人员孟女士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耿井水厂和水博馆的情况,也对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及耿井水厂的深度水处理工艺进行讲解。在孟女士的引导下,小记者们也讨论开了:“老师,东营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呀?”“咱喝的就是黄河水!”一名小记者响亮地回答。“黄河水那么黄,肯定经过过滤的。”“就像家里的净水器一样!”“净水器才隔了一层,要想变成透明的肯定比这个要复杂。”热烈地讨论激起了大家对自来水的兴趣。
“当然要更复杂了,想变成干净的自来水,要经过很多工序呢!要沉淀很长时间才能开始过滤。”坐在第四排的王俊喆说。看到王俊喆比其他同学知道的要多,孟女士请他到前面给大家讲解一下他对自来水的了解。“我是从一本课外书上看到的,把黄河水引过来,先要水里的沙子沉淀好几天,然后流到另一个池子里,下面通个管子,沙子过滤脏东西,就变成自来水了。”“小王博士”向大家解释了自己的见解,虽然距离专业知识还有差别,不过已经是在场的小记者中,对自来水了解最全面的一个。
看水玩水品水
小记者乐不思蜀
半个小时的车程,小记者到达耿井水厂水博馆。水博馆的门开着,还没等进去,小家伙们已经踮起脚探着头,使劲儿往里瞧。看着蔚蓝色的墙幕,小记者们轻声惊叹:“哇塞,这跟水立方一样呀!”等待集合完毕,大家立刻排队走进了水博馆,拿出相机不停地拍照。
在参观开始前,解说员杨女士带领大家观看了一部关于大自然水的录像片。“有瀑布,太壮观了!”“这是入海口,还有海鸥!”黄河、瀑布、海浪、水滴……大自然的魅力让小记者们一时兴致高涨。
大厅的旁边,是一项“高科技”——位于天花板上的投影仪向地面投射影像,画面显示的是水面的景象。只要有人踩在水面上,水就会产生波纹向周围散去。录像片还没看完的时候,就有几个好动的小记者惦记上了,不停地回头看。当解说员说可以去体验的时候,小家伙们都兴奋地跑上去又踩又跳。
之后,解说员通过观看宣传片和各种示意图,为大家讲解了黄河水变成自来水的过程。“黄河水变自来水需要经过抽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加压等多个生产流程,现在耿井水厂更新了工艺,使我们家里所使用的自来水已经达到可以饮用的程度。”杨女士说道。“自来水里要加碱吗?”“小博士”王俊喆问道。“水中不会加碱,要加氯气和很多合格的药剂。”
水博馆的2楼,是自来水过滤的地方。实地观看让小记者们更直观地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在水博馆的一角,有两个水龙头。“这是水厂经过深度水处理工艺生产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杨女士介绍道。小记者们拿出自己的杯子接满了水仔细品尝,有的直接用手接着喝。“水很甜啊!”“比我家里的水好喝!”
参观不忘采访
珍惜水资源深入童心
参观之余,小记者们并没有忘记采访。张金海在大家休息时间里,对解说员进行采访。“为什么家里的自来水有时候是白色的?”“因为水里面有空气,就会呈现出乳白色来,等过一会,空气都跑出去了,水就变成清的了。”看到有人在“采访”,小伙伴们都围上来。“是不是冲马桶的水和洗脸用的水是一样的?”王俊喆问。“冲马桶、洗脸跟我们喝的水都是一样的。”“啊?那太浪费了!”
“那我们可以使用海水吗?”小记者孙祎涵继续问道。“海水是咸水,盐分很大,我们需要的是淡水,所以不能用海水,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解说员说。
解说员继续说道:“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由于大面积的土地是盐碱地,所以地下水又苦又涩,不能作为饮用水使用,唯一可利用的是流经东营的黄河水,虽然黄河水非常浑浊,但是在东营,是弥足珍贵的水资源。所以我们是不是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水资源呢?”小记者们异口同声的说“是!”
参观过程中,有几名家长一路跟着孩子直到活动结束。“我也能帮他拍些照片、记些东西,让他回去写一篇作文,”现场一位家长说道,“孩子每天都在接触自来水,但是都不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这次活动正好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新闻推荐
近期,东营区实验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和青年团员志愿者到东营市公交西站义务劳动,学生志愿者对居民随手丢弃的纸屑、烟头、胶袋、果皮等杂物进行清理,帮助公交司机清扫车内卫生,宣传文明卫生...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