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九批下派工作队驻村帮扶一周年的日子,也是《六顷记忆》村史馆展陈大纲完成的日子。
去年的今天,因为要到六顷村报到,我没能陪做完直肠手术的母亲出院。做了一辈子农村工作的母亲叮嘱我到村后安心工作,不要挂念她。
六顷村是市定贫困村,自然条件的制约是穷的主要原因,而思想意识落后、市场意识缺乏是穷的内在因素,低收入人群占比高是穷的直接体现。据此制定了“党建凝心、文化聚心、项目暖心”的帮扶思路。建设《六顷记忆》村史馆成为帮扶的重要工作之一,目的就是要通过回顾历史找出六顷村穷的原因,70年的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如何才能找到适合六顷村的振兴之路。做了三十年自然科学工作的我开始研究社会科学。
目标确定之后就是行动。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借来了《河口区志》、《河口农业志》、《河口水利志》等志书,一头扎进档案馆收集资料,拜访、请教帮扶过六顷村的教授、领导、同志,深入村民家中座谈,收集史料。
70多年来,六顷村的一代又一代人见证了旧中国的积贫积弱,见证了新中国的蓬勃发展,见证了新时代的繁荣昌盛。70多年来,六顷人民繁衍生息在黄河故道,依河而居,胼手胝足,垦荒耕种,虽汗洒黄土,终因自然条件恶劣,一直在贫穷落后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党的富民政策光照六顷,国家的扶贫攻坚恩泽六顷,六顷村终于在2017年甩掉了贫困帽子。自此,黄河故道里有了我国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缩影,有了党的“三农”政策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明证。一部六顷村70年变迁史,留下了我们国家发展变化的深刻记忆。六顷村的走向,合拍了我国“三农”铿锵发展的脚步。
今天就在驻村帮扶一周年的特殊的日子里,展陈大纲完成。大纲共分“革命求解放、翻身做主人、改革把富致、时代新征程”四个部分,精选了200余幅珍贵照片和2万余字的历史资料作为展陈内容。“跟着共产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党待人民重如山,人民视党为靠山”,这是六顷七十年来最珍贵的记忆。跟着共产党走翻身解放之路,走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之路,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正和六顷踏着新时代前进的鼓点,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前行。
新闻推荐
东营市严查渣土车、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确保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本报讯近期,大货车超载超限、改装改型、拼装报废、涉牌涉证等严重违法行为有所增加。为进一步压事故、保安全、保...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