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时节,记者赶到全市冬枣专业村河口区新户镇东鲍井村时,“种枣大户”王连青正忙着将刚摘下来的冬枣分装成箱,好让等待的客商能尽快装车运走。见到记者,他说:“快尝尝咱的特色冬枣,远近闻名!”泛红的冬枣透着白亮,轻咬一口,甘甜的果汁滑入口中,地道纯正。“这冬枣大超市抢着要,瞧这几天把俺们忙的。”踩着松软的沙地,置身碧绿青翠的冬枣林,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东鲍井村人口还不到400人,却发展起来千余亩绿色冬枣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朱耀东自豪地说:“这几年靠冬枣种植、加工、销售,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无粮村’”。不种大田小麦、玉米、棉花,东鲍井村的人均纯收入咋这么高?这还得从头说起。
东鲍井村种植枣树比较早,但以前村民对标准化生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品质一直上不去,再加上一直沿用传统管理方式,村民大多增产不增收。村党支部从提高村民认识入手,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组织群众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优质冬枣基地。“现在我们在管理上严格按照无公害及绿色食品标准操作,采用统一农药、统一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管理模式,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果品品质不断提高。”
东鲍井村地处黄河故道,土地盐碱瘠薄,淡水资源匮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1997年之前,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大家盼富、想富迫切。走“立枣兴农”之路,是村党支部几经调查做出的选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村冬枣质量和产量都有了较大突破,亩产量由不足200斤发展到4000斤,村民靠着种植冬枣致了富。
走上致富路以后,东鲍井村村容村貌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两旁新建了排水沟,房台都进行了衬砌,庭院里外是冬枣树,走在街上有路灯。”
现在,东鲍井村又在实施一个新的规划:科学规划布局全村冬枣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新户镇“圣境奇缘乡村公园”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冬枣文化”+旅游为核心内容,打造高规格农事展馆、庆典活动舞台、3D故事观赏街和冬枣园林文化景观,举办群众喜闻乐见、提升观赏价值的庆典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建成集冬枣采摘游、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枣园游览于一体的冬枣田园综合体。
(记者 王文朋 通讯员 张吉东)
新闻推荐
存款理财产品多,利率高,收获满满。详情请联系7796888。主办单位:东营日报社恒丰银行东营分行投稿须知...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