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23日讯(记者段学虎)记者从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日,东营市委、市政府印发《东营市“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以富民惠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东营模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东营实践。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和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
东营市委六届四次会议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战略目标,并将“旅游富民”行动计划列为全市五大行动计划之一。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启动了计划编制工作。专班先后赴日照、重庆、成都等地学习考察,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务虚会、调度会和座谈会,全面梳理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提报资料,深入调研分析全市产业优势和不足,形成了计划初稿。并在广泛征求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政府和部分旅游企业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专门向省文化和旅游厅进行了汇报,听取了北京巅峰智业集团创始人、华侨城旅投集团董事长刘峰和全省旅游规划权威、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书记陈国忠的指导意见。
《东营市“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突出特色,品质至上;坚持全域旅游,融合推进;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越是还原了绿水青山,越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按照计划要求,到2021年,东营全市旅游休闲度假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幅、游客总人数增幅、旅游消费总额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东营市将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东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21年,东营全市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数量翻一番,旅游企业综合效益位居全省前列;旅游投资快速增长,旅游产业投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引进或培育6家以上文化旅游龙头企业,精品旅游发展位居全省前列。旅游对就业和税收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旅游从业人员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效能凸显,旅游业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0%以上,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对于张先生一家来说,今年提前收到了一份不一样的年礼:自己和妻子多年的“空挂户”终于落地了,两个孩子的户口也终于有...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