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计划生育逐渐变为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新的形势下,需要为计划生育家庭送上特别的关爱,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需要从社会保障到心灵抚慰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东营市计划生育协会立足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关怀关爱计生家庭特别是计生特殊家庭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创造条件实施救助帮扶,积极推动实施生育关怀、计生保险、致富贴息贷款、青春健康、优生优育指导、特殊家庭“爱与陪伴”等项目,为广大计生家庭特别是计生特殊家庭送去关怀和温暖。
专项基金,为计生特殊家庭“托底”
从2008年至2020年,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患重大疾病、独生子女父母双亡等计生特殊家庭救助;
自2014年以来,各类保险项目共投保13.7万人次,投保金额318.64万元;
自2008年至今,全市共救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8419户,发放救助金1974.5万元……
这些数字,不是简简单单的年份表和人民币金额表述,而是东营市对计划生育家庭一份带着情感与温度的保障,这份保障,增强了计划生育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计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市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密林介绍,市政府于2008年设立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规定自2008年—2020年,每年投入200万元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患重大疾病、独生子女父母双亡等计生特殊家庭实施一次性救助。自2008年至今,全市共救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8419户,发放救助金1974.5万元。市计划生育协会还定期开展人口关爱基金募集,共募集资金441.7万元,截至2017年年底,共救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3325户。
意外伤害,很多时候是压倒独生子女家庭的一根“稻草”,为增强独生子女家庭的抗风险能力,自2014年起,东营市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县区,针对独生子女家庭、计生特殊家庭等不同情况的家庭或人群,分别为他们办理了不同形式的保险,促进计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保险项目共投保13.7万人次,投保金额318.64万元。
“我们对每一个救助对象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但是,对他们精神的扶助却是无限的。”贾密林说。
延伸服务,为计生家庭插上致富“翅膀”
河口区鸿斌家庭农场的主人张金美是当地有名的“玉米姐姐”,她种的黄河口故道玉米在线上线下的销售都非常火爆,今年,她的玉米种植面积将扩大到600亩。提起玉米种植道路上的苦辣酸甜,她说得滔滔不绝,但说起最让她感谢和感动的人或事,她第一个就提到了河口区计生协会。“多亏了计生协会帮我办理了贴息贷款,我用贷来的10万元承包了最初的200亩地,才有了这个家庭农场。”张金美说。
张金美提到的贴息贷款,就是河口区计生协会协调农村合作银行推出的计生示范家庭贷款,利息享受基准利率上浮50%的优惠,在银行让利的基础上,区、镇街财政分别给予30%的贷款贴息。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843户计生家庭发放贴息贷款1.85亿元,区镇两级贴息910万元,银行让利610万元,发展了鸿斌家庭农场、鑫庙养殖合作社等致富项目1500余个,增加经济收入1亿多元。2019年,他们还将计划为210户计生家庭发放贴息贷款2100万元。
为计生示范户办理贴息贷款,为他们致富助力,是市计划生育协会对计生家庭的延伸服务,全市各级计生协发挥优势,为计生家庭和计生特殊家庭的服务往更精准、更实用的方向拓宽、做细。
东营市把做好特殊家庭帮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配合卫健部门落实好“双岗”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帮助特殊家庭解决生活、就医方面的实际问题。各级还开展了金秋助学、救助贫困母亲、为失独家庭成员过生日等活动,对新考入大学的计生困难家庭子女、贫困母亲、计生孤儿、失独家庭成员等群体,给予经济资助,送去温暖和关爱。围绕计生特殊家庭所需所求,推进养老关怀服务。河口区依托全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平台,将60周岁以上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列入服务范围,每周开展上门服务2次以上,提供家政、代办代购、健康咨询、精神慰藉及助急等重点服务,切实解决了特殊家庭后顾之忧。
爱与陪伴,为计生家庭搭建身心健康“港湾”
东营区史口镇油坊村82岁的曲玉琴老人经常和老伴念叨:“我算着那帮孩子们又快来了……”听到这话,老伴也会随声附和:“估计快来了……”两位老人的独子因病去世后,“那帮孩子”却成了他们心头的惦念,他们口中的“那帮孩子”,就是东营区史口镇的计生服务志愿者,志愿者们定期到家里陪她拉家常,听她说心里话,临走时还总会给她一个“爱的抱抱”,“这些孩子知道疼人,和我很亲。”志愿者每次前来,都是她最高兴的时候,而每次分别,她总忍不住流下不舍的泪。
在史口镇,不仅仅是曲玉琴老两口心中有惦念,他们和另外一批计生特殊人群也是史口镇计生服务志愿者们心中的惦念。史口镇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了计生特扶家庭“爱与陪伴”项目,一大批接受专业心理培训的志愿者为亟需精神抚慰的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他们的经验做法还被中国计生协官微作为第一例典型案例进行了推送。2018年,东营市下拨“爱与陪伴”项目资金15万元,向全市推广。2019年申报并被确定为中国计生协失独家庭帮扶项目点,争取国家和市级项目资金50万元,通过举办工作者和联系人培训班、个案心理辅导、集体陪伴、举办法律和健康讲座等,为计生特殊家庭办实事、解难题,提升特殊家庭帮扶水平。
青春健康教育、亲子沟通教育是刻不容缓却容易被社会忽视的问题,市计划生育协会从2015年起,在全市全面推开青春健康工作,面向10—24岁青少年,组织开展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为主的人生技能教育,针对学生家长开展了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打通亲子沟通的“屏障”,为亲子沟通、青春成长搭一方专业、温馨的“港湾”。
河口区实验中学的青春健康俱乐部里,技能培训区、宣泄室、沙盘室等细分的功能室,触控一体机、宣泄仪、投影仪等专业的疗愈工具,教育学、卫计系统医学、心理学等方面专家人才组成的心理辅导团队,共同为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能量磁场”。在东营市,有四处这样的青春俱乐部被命名为省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精心打造、全力推进建设国家级示范基地。东营职业学院、市技师学院申报并中标中国计生协、省计生协青春健康高校项目,河口区连续两年中标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
东营市培养了一支服务于青春健康工作开展的专业化师资队伍,目前全市被命名的省级青春健康培训师1名、主持人5名,市级培训师3名、主持人4名,他们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青春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把青春健康理念和知识普及引向深入,不断扩大青春健康工作受益面。四年来,全市开展各类活动600余次,惠及目标人群9万余人。(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在全国第十八个“安全生产月”来临之际,东营市安排部署了一...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