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引题:一年一度的暑期来了,孩子们暂时离开学校告别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开始自由自在地享受他们的假期生活。然而,记者调查后发现,由于种种原因,除了奔波于各种兴趣班的学生外,很多青少年却出现在了酒吧、网吧、游戏厅里,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孩子们什么时候变成了酒吧网吧的常客?什么时候才能让孩子们拥有真正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
现象一:一个孩子要报四五个兴趣班
终于放暑假了,一只船小学五年级的小明原本计划好好玩玩,因为平时他实在太累了:每周末的两天,他要奔波于钢琴老师的家里、围棋班、绘画班和英语班,每天除了写作业之外还有雷打不动的练琴。可是放了暑假,小明也不轻松,除了这些课程外,妈妈又给他报了一个数学先修班和全天的英语班。
像小明一样带着任务过暑假的学生不是少数,在渭源路科学院小学一带,集中了英语、绘画、数学等各类培训班,即便在假期,每天上午,仍可以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形色匆匆赶赴课堂的身影。
7月20日,记者来到兰州市青少年宫,门口招生简章上的暑期培训班,涉及声乐、书法、国画、奥数、写作、形体等几十个种类。在各个时间段,都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赶来上课。在铁路文化宫一个舞蹈培训班里,30多个孩子正跟着老师练习舞蹈动作。门口的一排椅子上,坐着十余位陪孩子来上课的家长。敏敏的妈妈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她一共给孩子报了4个班,“舞蹈、古筝、英语和写作,女孩子嘛,多学一些有好处”。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孩子,其中仅有3名表示对国画感兴趣,其余全是被家长“强行”送来的。一个孩子说:“放假一点儿都不好玩,学书法、写作、打球,比上学时课程还多。”
家长说法:给孩子报班实出无奈
一到暑假,家长为何要把孩子送进大大小小的培训班?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家长对此也深表无奈,报班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孩子放假没人带。“孩子放假没人看管,只能给他报培训班了。”市民刘女士说,她和丈夫白天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放到爷爷奶奶家,一天大部分时间都看了电视,与其这样,还不如给女儿报个培训班,让她去学点东西。
不想让孩子落后。吴先生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的原因很简单,不想让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吴先生认为,别的孩子报班学习英语、奥数、书法等,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看着孩子累,但还是给他报了两个暑期培训班。
为孩子寻找特长。“我给孩子报班就是想试试看,看孩子有哪方面的特长。”市民肖女士的女儿刚刚6岁,今年暑假,她给女儿报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古筝等5个培训班。“只要孩子上,肯定能学到东西,学一点是一点。况且,找出她对哪方面感兴趣更好,以后好重点培养。”肖女士说。
专家提醒:暑期培训班挑选有技巧
面对五花八门的暑期培训班,家长该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孩子自身学习情况选择至关重要。专家认为,目前培训班大致分补课类和特长类两种。家长首先要和孩子一同分析,看孩子是否有需要补的课程,如果不需要,就不要逼着孩子报学习类培训班。在给孩子报特长班时,要结合孩子兴趣,家长不能擅作主张。如果孩子的确需要补课,家长就选一个最需要补的课程,在文化课的补习上,最多只能选一个。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差不多,尽量不要选择文化课的补习班,而孩子最讨厌的也是这种班。在特长班的学习上,也只能选一个,选的太多会让孩子有疲于应付的感觉,因为暑假毕竟不是“第三学期”,是孩子休息娱乐的时段,如果让孩子觉得和上学差不多,就失去了暑假的意义。
此外,在孩子上培训班时,家长要注意孩子上培训班的效果,千万不能一送了之、不闻不问。要注意孩子是否对所选择的特长班真的感兴趣,多和老师沟通,看孩子是否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如果孩子只是心血来潮,作为家长,就要考虑以后是否发展孩子的这种特长。
报班不能盲目跟风,如果孩子不需要报班,一个不报也未尝不可,千万不能有从众心理。
现象二:青少年喝酒上网玩游戏乐此不疲
暑假到了,今年上高二的小张上个星期过得特别“愉快”——星期一,他邀约几个同班同学傍晚来到南关十字的啤酒广场,一边喝啤酒一边谈天说地,到晚上11点多回到家,早已是浑身酒气;星期二,小张过生日,于是和三五好友去甘南路某酒吧聚会,猜拳行令好不热闹;星期三,早上他写完当天的暑假作业,下午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离家不远的网吧打CS。几天里,“为成年人开设的娱乐场所”小张和他的同学们没少光顾,“现在很多同学都会在暑假里尽情放松一下神经,去酒吧、网吧、‘万人坑\’消费是常事……”小张说。
7月18日至7月20日,记者连续3天走访兰州市多处酒吧、网吧、电玩游戏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发现像小张一样13岁至20岁左右的青少年时常出现在人们面前。7月18日下午,在甘南路一网吧内,五六个看上去还在上初中的少年并排坐在几台电脑前联网打网络游戏,兴奋处大呼小叫,其中一个少年还点燃香烟悠闲自得地吸了起来。在张掖路、金昌路等地的电玩游戏厅,少男少女们或在跳舞机前扭动身躯,或在激烈的枪战游戏里厮杀奋战,记者甚至在钓鱼、赛马等博彩游戏机前也发现了青少年的身影。傍晚时分,记者又来到啤酒广场和几家酒吧内,在这些大人们的娱乐场所里,青少年也很多。而火吧、KTV、台球室等更是青少年经常光顾的场所。
学生说法:想找一个放松的方式太难了
青少年为何频频留恋大人的娱乐场所?孩子们有自己的说法。在某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周告诉记者:“去酒吧、网吧、电玩室怎么了?我们去那里打打牌、上网聊聊天,难道就代表我们一定是‘坏孩子\’了吗!再说,暑假里我们也没别的地方可去啊,总呆在家里急死了!”另一位高一学生则对记者抱怨:“大人们觉得我们不该出现在酒吧、网吧、KTV里,但对我们来说,想找个娱乐放松的方式太难了,去游泳已经算是很健康的游戏方式了吧,可门票太贵,我们学生不能天天去啊!看电影?一张票好几十!”这位同学还表示,去图书馆虽然也是暑假里的一种选择,但暑假毕竟是放松休息的时间,“天天泡图书馆说实话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吧!”
采访中记者询问许多青少年暑假是否有参加夏令营的计划?但大多数孩子表示,学校如今几乎不组织夏令营了。“现在的夏令营都是旅行社在组织吧?听说一个人就得收一两千元。我们学校假期没有任何活动,也许是老师们为我们的安全着想吧!”一位中学生说。
专家呼吁:社会要为孩子寻找更多健康娱乐方式
如今,中小学生频繁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健康娱乐活动,另一方面则是各娱乐场所经营者面对丰厚的经济效益放任孩子进出所造成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不得在酒吧购买酒精类饮料,但绝大部分的网吧、酒吧、娱乐场所老板面对到手的生意,对这些规定根本不管不顾。青少年怎样在假期里通过健康的活动来娱乐身心、休闲度假?兰州三中的张老师呼吁,社会各界能否在假期中为青少年开放现有的体育场所如体育馆、学校操场等场馆,同时,公园、影院等能否多为孩子们准备一些适合他们的游乐项目与电影节目,并在价格上给予学生最大幅度的优惠。
对于青少年出入娱乐场所的现状,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心理健康门诊王旭大夫表示,社会的发展导致当今未成年人从心理和思想上都比较早熟,他们进出大人的娱乐场所并非就表示他们“变坏了”,绝大多数在娱乐场所出现的未成年人都是抱着简单的“游玩、放松、追求刺激”的想法来消费的,对于这些孩子家长一定不能粗暴打骂,而是应理性沟通,为孩子寻找创造更多健康的娱乐方式。王大夫呼吁说,其实现在各个居民社区也可在假期里举办针对青少年的健身、文化、娱乐中心,引导青少年健康的休闲方式,组织社区居民的孩子学书画、培训电脑、文艺演出等都可以。此外,学校应更多肩负起未成年人健康文娱活动的责任,可以多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夏令营、歌唱及体育比赛等,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气象部门获悉,受冷暖气流影响,23日8时至昨日14时,平凉东部出现了暴雨,局部地方为大暴雨,庆阳市南部出现中到大雨,局部地方出现暴雨;陇南、天水两市出现小到中雨,局...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