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莫高窟更是举世闻名。(资料照片)
本报讯 1月24日,全省旅游“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总结表彰暨2011年工作会议在兰州举行。未来五年,甘肃省将重点打造“321”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还将通过发展星级饭店、旅行社、交通运输等各种措施,使得甘肃省旅游业在旅游总收入达到GDP的8%,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收入实现三年翻番
三年来,尽管甘肃省连续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5·12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还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其他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但是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到2010年底,甘肃省圆满完成了三年翻番工作任务。2010年,甘肃省接待旅游总人数4291.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37.2亿元人民币,分别完成三年翻番目标任务的107.3%、104.7%,年均增长21%、27%,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3%提高到6%。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的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是,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分别增长20%以上。
建设兰、敦、嘉国际口岸机场
交通建设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之一。“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以现有的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庆阳、夏河、金昌(武威)、张掖、陇南、平凉机场建设为契机,构建甘肃省空中旅游运力网,将兰州、敦煌、嘉峪关机场建设成为国际口岸机场,开辟新加坡、日本、欧洲等海外旅游线路。以兰新铁路二线、兰成、兰渝铁路、西安——兰州高铁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省内各高铁、客运专线、铁路客站与周边景区的连接道路。同时,将加大对黄河兰州段、白银段、永靖段、洮河临洮段、嘉陵江徽县段的开发力度,打造水上旅游项目。
打造6个百万人景区
根据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规划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人次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到GDP的8%,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旅游投资总额应达到1000亿-1200亿元,全省5A级景区达到6个以上,打造6个以上百万人景区。全省星级饭店发展到550家以上,其中五星级饭店发展到26个。全省旅行社发展规模达到450家,并引进2-3家国际知名旅游商进入甘肃,培育年营业额亿元以上的旅游批发商2-3家,积极推进1-3家有竞争力的旅行社在境内外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推进旅行社门市部进入社区。
重点打造“321”精品线路
“3”是做大做强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拓展大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线、开发建设华夏文明黄河精品旅游线。精品线路以兰州为中心,着力开发兰州至天水丝绸之路东段,重点开发建设以天水麦积山为核心,整合伏羲庙、甘谷大像山、武山拉梢寺-水帘洞、陇西李氏龙宫等高品质旅游资源,成为甘肃丝绸之路旅游新热点;提升转型兰州至大敦煌旅游圈的丝绸之路西段旅游产品,以祁连山腹地旅游线开发为重点,构建丝绸之路旅游复线,形成丝绸之路河西环线。
另外,在提升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上,将着力建设兰州-白银-平凉-庆阳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深度开发崆峒山道教文化、周祖农耕文化、黄土高原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在提升大香格里拉旅游线上,将积极发展临夏、甘南回、藏民族旅游,打通陇南与九寨沟通道,加大陇南与天水、九寨沟相关旅游景区的联动。
“2”是培育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甘肃省将进一步完善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期工程中的会宁、南梁、哈达铺等8个景区的基础条件,重点建设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山丹艾黎纪念馆、华池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环县山城堡战役遗址、古浪战役纪念馆、两党兵变遗址、玉门油田、永靖刘家峡电厂等8个国家红色旅游二期项目,逐步发展成甘南—陇南—定西—白银—庆阳红色旅游线路;还将开发先秦、三国历史文化传说故事,构建天水—陇南先秦、三国历史文化旅游线路。
“1”是全力建设兰州、天水、平凉休闲度假旅游圈。把兰州建成西北重要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把天(水)平(凉)、酒(泉)嘉(峪关)建成东西两翼连接周边省区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获悉该局发布的甘肃省水情情况分析显示:2010年11月至今甘肃省河西部分地方,河东各市州大部地方没有有效降水,旱情较重。其中根据水文站实时...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