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进入一九五六年……
兰州鼓子艺人们虽已老态龙钟,然而却精神抖擞地唱起太平歌《兰山竹枝词》第八首来:“西瓜名种比青门,半山金城关外村,送客长亭十里店,春来人似佳桃源。”
在街面上,一块“公私合营牛肉面馆”匾额引人注目。整个铺面显然经过修葺,四处窗明几净,一片生机。服务员一袭白褂来回穿梭着,食客们熙熙攘攘……
正面大堂上,有一似太师椅式座椅,冯带子白发皓然闭目养神……
冯三学采购了些物品领着伙计们在搬运着。他走到冯带子面前说:“爸,现在已经是国家的面馆子喽,你也算是国家的人喽,拿着退休工资,你就逛隍庙,坐茶摊子听吼秦腔去煞,多舒坦?!”
已是老妇神态的甜馍馍接过话茬说:“你爸那一辈子都在这个门里面忙乎着,你让那满该上浪起,他就空落落地挖心哩!这塌是那的念想,再说这牛肉面”……十分干练的如笑言也接过话茬:“哎,对口罗!牛肉面这往前是个啥道道,老人家那不放心呢!我爸在世的时候,已经把他老人家秉性摸透透地了!这几十年的打理已经成了这周围兰州人的一个念想罗,为啥,那就是一个正道道,讲究呗!——”
冯带子虽然闭目养神,然而却似耳听八方心知肚明地,他瓮声瓮气地说:“把你个尕书匠,你爹如不言在我这塌打场子喽多半生,你现在如笑言,怎么,还要继续,给我打场子招揽生意?现在可是公家的事喽,尕娃!——”
如笑言急忙分辨地说:“不么,现在不兴这个口罗!我们先人从讲圣谕到说书匠,再到今个,我也接了我爸的班口罗,那国家把我们组织成曲艺社,现如今我也是国家的人喽!哪能天天到你这面铺子里谝闲传呢?我现在每天都在思磨我的兰州快板词哩!”
食客中有人问道:“哎,说真的,现在我们兰州也有几家牛肉面馆呢,可就是这家的面别有一种滋味,给人留哈念想呢,真的是有些讲究吆?!”
如笑言说:“讲究?!那就多喽!听我爸说,冯家这牛肉面,第一,必须用皋兰和榆中北山的和尚头!……”
食客惊奇地:“和尚头?”
如笑言:“对,和尚头,不是那个和尚头,那还只磨取个百分之六十的精面,‘60粉’哪!揉成面团子浇上温盐水,拌成面絮絮子,再一点一点地揉啊,搓啊……”
食客们都被吸引地围拢来听——如笑言说:“……再就是这油泼辣子,那也必须是甘谷的羊角头红丢丢地辣个子,哎,这油泼辣子煞,也是那多年的经验,油过热不行,油凉也不行,全凭那自个心里头,眼里头的‘火候\’呢,再往里配好各种调料,哎,这调料可是那的‘秘方\’呢,是外人不得知的,这油泼的辣子才能既不贼辣又是香气扑鼻地勾人的涎水哩!——再说是那还专门要咱们雁滩的萝卜,切成片,热水里一氽,出来个绵兮兮地又是甜滋滋地,还能治病哩!对喽,再加上那自个家地里的全是农家肥水浇出来的蒜苗子喽,芫荽喽往里一点,你们也闻出来了煞,一进店门就闻见一个生生地清香啊!对不对?”
食客们不禁都点头称是:“那就是么,这种香味,那确实勾人哩吆!”
如笑言更来劲了:“噢,还有这个牛肉片片子也必须是甘南的牦牛,听老人们这种牛煞‘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清泉水,走的是黄金道\’这种牛的肉炖着出来才稀嘛满福地,而且那只选用牛脊和腱子肉,其他一概不用,老话说‘白萝卜配牛肉,闻着唠就留,和上面唠就揉。\’把吃客们就留啥喽!哎,这揉面煞也有那的门道哩,叫‘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食客中又有人问:“这三遍灰是个啥?”
如笑言:“哎哟哟!说起这个‘灰\’来口罗,那可是一大创造啊!冯老掌柜的,那经过多年的琢磨,老年个的经验,加上那的灵感,思谋出来的!——那把屋里后沟荒草滩上野生的那蓬草儿,收集成垛,在夏末秋初的时候晾晒成八成干,在地窖子里衬上瓦片儿把草烧成灰,再用火烃,再用手挖捉,让它凝固成岩石一样,是淡绿色的!知道不?这才是绝招呢,那再把这灰熬成水水,和面的时候几遍地喷洒着!嗨,下出来的面煞,又筋道又爽口,送进嘴里一吸溜,满福着没法说喽!哎,你们看那下面的师傅——他指一下灶间拉面的伙计如同舞蹈般地拉面架式,回过身边说边学着那特殊的拉面“舞步”:拉面一丝线,下锅团团转,碗中莲花瓣,香得不言传哪!——
甜馍馍也被感染地笑着递过一碗汤说“我把你个如笑言,比你爹还能谝!”
如笑言说:“馍馍,这不是我能谝,是那老掌柜的能‘钻\’哪!哎,各位同志们,你们再看看我这碗里的汤,这汤里面才更有文章呢!刚才说揉面要九九八十一揉,这个汤就更讲究口罗,也要九九八十一滚哩!那的老汤要多少日子才能熬炖成别有滋味的呐?!这里面还有廿八味调料,再加上……噢,不说口罗,现在那们还是以汤卖面,让各位先喝开胃汤,再吃牛肉面一碗面下肚,浑身贼舒坦。人们怎么不来呢?!全是回头客啊,这就是经营之道啊——这里面还有绝的呢!……噢,不说喽,这算是那的商业秘密——”
一位年轻女食客说:“如同志,你能不能几句概括一哈子?”
如笑言谈兴正浓地说道:“哎,对口罗,我把那的这个牛肉面思谋了一个对联儿,大家听听,看看对不对味道噢——”他清清嗓嗓子,吟诵起来:
“一清二白三黄四绿五红,色色俱全方入口。六揉七拧八转九抻十扔,式式都有才下锅。”横批是:天下一绝
食客们不禁被滋滋有味地演讲激动得鼓起掌来——
“说得好呀!”——一位精干的女干部走上来,——她叫鞠己,是商贸局饮食处处长,她边走边说地来到中间,兴奋地向大家说道:“这个对联正是我们兰州地区特色小吃的典型写照,如同志你总结的蛮好嘛!”
如笑言按捺不住被夸奖的成就感说,“嘿嘿,这我也是把我爸那们搜集地介绍兰州小吃的文献,想攒一个作品准备演出呢,刚才只是我趁机预演了一哈,还没有准备好呢!”
鞠处长顿了顿说:“好啊!请你继续加工,为我们好好宣传一下,商贸局和有关部门已经有了把咱兰州饮食特色经营扩大影响的计划,还准备搞几个牛肉面馆,满足兰州人的需要。另外,我是来告诉你们一个事情,市上准备组织咱兰州的特色饮食主要发明人、传承人去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学习、参观、取经,看人家北京东来顺的涮羊肉,全聚德的烤鸭,还有上海城隍庙的小吃,天津的‘狗不理\’等老字号,特字号的地方特色吃食——”
鞠处长接着说:“……我们的牛肉面还只是个小吃水平,百姓们也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饮食补充而己,等这次参观回来,冯老先生再带着我们的行业人士挖掘一下,让它达到普及水平,让这个兰州的独特小吃在咱兰州也遍地开花?”
冯带子面露难色地说:“这一碗面么,怎么个挖掘法?”
如笑言说:“不劳小看这碗面哪!弄好了,也能成大气候呢!再说那发明的‘蓬灰和面法\’不是让大家都知道了吗?”
鞠处长说:“对!属于商业机密地,国家还是尊重业主,充分保护自愿结合,达到一种合理而科学的推广,提高我们的特色水平……”
冯带子:“这就好”。
如笑言说:要说我们兰州特色来,就我个人研究,就兰州这个带“子”的小吃就够挖掘一阵子口罗!”
小胡郎子(胡郎子的儿子)说:“哎,那我知道,酿皮子、甜醅子、灰豆子就是兰州三绝呀!”
如笑言说:“这不完全——”
食客甲说:“哎哟,那就多喽,我们每年个的社火里的‘铁芯子\’——”
食客丁说:“这我可知道,尕娃子单腿立柱,金鸡独立,绝呀!”
一位老食客说:“还有,‘地架窝了\’哩!现在看不见喽,那是过去贵人们坐的马车,稀嘛排场地……”
食客丁急着说:“那还有我们的秦腔‘漫脸子\’,就是刚才说的‘福保子的生净\’的那些脸谱,包公的、尉迟恭的……攒劲的很那!”
小胡郎子又大喊起来:“哎哟,我们兰州的籽瓜子、百合子、大板瓜籽,洋芋个个子……”
另一老妪食客沙哑着嗓子赶忙地凑上一句:“还有……我们的‘窗孔子\’,现在的娃们都看不着喽!”
另一年青食客“我这还有一个兰州最出名的——兰州砂锅子!”甜馍馍笑着说:“砂锅子?!——我觉得土气者!”
如笑言说:“土气?就是从‘土气\’里才能提炼出特色,你们再听一哈,我攒下的这个段子,让你们流涎水哩!——他拉开了架式,说起了快板书来:
北风吹花朵朵,一炉梨子一炉火。——各位有子了吧,再往下听:如意软儿解寒渴,请君试吃热冬果!
大家叫起好来,如笑言又来劲了,他清了清嗓子又念起来:“烈日当空口干燥,一撮麦裸子三碗里搅,甜滋滋地凉嗖嗖,一凉到底就是个嬲”!
小胡郎子问:”这是个啥?”
如笑言说:“啥?亏你还是卖货郎呢!把你个尕胡郎子,连你自个说的‘甜醅子\’都不知道?——噢对喽,你个胡郎子也带个‘子\’呢!”
小胡郎子说:“谋你编成快板子喽,我怎么知道哩!”
如笑言说:“你尕地个好好学吧,好的有哩!——你们看,我们眼前的这位冯老先生,叫了一辈子的冯带子,那的牛肉面,才绝呢!”
鞠处长说:“看看,咱们现在只是随便说说就有这么多的特色东西,如果经过大家各方面的地挖掘整理,我看创出兰州特色的名牌来是大有希望!”
驹里子说:“还要挖掘?”
如笑言说,“对呀!当初不是老爷子把你挖抓出来了么,我的驹大师!”
驹里子憨态地说:“……你怎么把我也扯进来唠煞!”
食客乙说:“哎,对喽,驹师,你们牛肉面是用牛大骨煨的汤,大家都知道,听说还有廿八种调料,那么多的药材呐?都是些啥?”
如笑言说:“要是都知道喽,那成啥了?为啥那冯家的牛肉面跟别家的不一样?!有秘方呢?就像我们中医大夫开的药方子,有祖传秘方就能只怪病顽症,一个大夫一个方子,就看谁挖抓地准那!”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请本版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请本版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奉寄稿酬以便奉寄稿酬。。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最新气象资料显示,短期内,省内大部仍有多降水天气过程,陇东南局部地方仍有大到暴雨。对此,气象部门提醒各有关部门及早做好防范准备。据称...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