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一直以来似乎是天津和北京人的专宠,与爱吃牛肉面、吼秦腔的兰州人无关,但在甘南路与永昌路的交汇处,一家由甘肃省曲艺团和甘肃省陇剧院联手打造的“快乐兰州相声茶社”却让兰州市民零距离感受到了相声的魅力。在这里八仙桌、太师椅、盖碗茶、长马褂、写着茶水种类的折扇、大红灯笼……古朴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镂空的隔栅楼台仿佛时间穿越,让人恍若穿越于早年间的戏园子,而被赋予新意的清口相声也以独特的“兰州味”吸引着八方宾客。近日,记者采访了班主李金辉,听这位地道的兰州人讲述小剧场里的“快乐兰州”。
父女档传承让相声多了时尚
采访时因为茶社还未营业,除了工作人员忙着打扫卫生,台上还有两位漂亮时尚的80后女孩正在与男演员对台词,虽说是排练但其认真劲儿不逊于正式演出。其实,在人们印象中,说相声的年轻人很少,而既漂亮又时尚的女演员在整个相声圈也可谓凤毛麟角。看到记者的疑惑,刚刚从外面赶过来的班主李金辉显得颇为得意。他告诉记者,从整体上看年轻观众逐渐多了起来,这对相声艺术来说是件喜事,因为有了生存氛围才能谈得上发展。因此,现在的相声创作更加要求在传承的基础上添加“新元素”。比如从互联网上学习新词汇、跟年轻朋友交流新思维。除了一些传统固定曲目,还在一些创作的相声中加入很多时尚的网络语言、英文,以拉近“80后”、“90后”群体的距离,满足其欣赏需求。
说起来,女儿李倩是李金辉吸纳年轻演员的第一人选,而这个对于一般女孩来说非常遥远的行当,对于李倩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当舞台上驾轻就熟,说学逗唱很是“张扬”的李倩聊起这些时,答案是两个字“享受”。她说,自己从小就看父亲表演,对相声有一种特有的亲切感,大学毕业后,之所以随父亲踏上舞台,很大一个因素是从骨子里热爱这门传统艺术。但第一次上台时,还是紧张地站到台上腿都发抖打颤,如今从紧张到享受整个舞台,她收获到了幸福与快乐。其实在相声界,女相声演员现在很少,女儿刚刚开始说相声时,台上爷俩配合,自己也很紧张,时时得托着她,处处得顺着她走。这其中不仅有父爱还有他对相声传承的厚望,所以李金辉希望女儿一直说下去。
其实,除了宝贝女儿李倩,李金辉还有几个徒弟组成了李家班,而1984年出生的刘佳琪,还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作为女儿的同龄人由于酷爱相声这一表演艺术而登上了舞台。面对“80后”、“90后”新人的加入,李金辉说,“没想到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相声会被一群年轻人所喜爱和继承,相信相声这一曲艺表现形式将会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今,有不少人找到李金辉,说想跟他学相声,也有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来学艺。对此,李金辉准备办一个相声学习班,一方面招收一些能说相声的人补充相声演员队伍,同时也招收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培养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之后去考取曲艺学校,成为专业演员。相声队伍的素质高了,能力强了,才能更好地推动兰州相声的发展。
李家班让原味相声走近百姓
采访时,成立于2011年9月的“快乐兰州相声茶社”刚满一岁,而作为相声演员出身的李金辉,一打开话匣子言语间全是对相声的热爱,因为在他心里把真正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带给兰州的观众,这既是相声茶社创建的初衷,也是他最大的愿望。黑子捧逗俱佳,让人笑着流出眼泪,来轲言语机智令人捧腹,妙语连珠“怀表哥”,多才多艺“倩总”……在“快乐兰州相声茶社”的舞台上,经过一年历练,李家班底的演员们每天使出浑身解数,在不破坏相声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让观众在快乐之中体味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对此,李金辉对这种兰州味“相声”有着自己的见地。他说:“可能是受到王海的影响,一直以来,说起兰州的相声园子,不论是兰州的观众,还是外地的同行,很多人认为说的都是兰州方言相声,这是一种误解。在‘快乐兰州\’的舞台上,观众可以听到京韵大鼓、河北坠子、山东快板……不管是舞台相声还是茶社相声,总有一些规矩是不能破坏的,总有一些底线是不能逾越的。相声茶社不单是为了挣钱,更主要的是将这些传统的相声段子说给观众,让观众感受相声的魅力和内涵。”
晚上8时,演出正式开始,先前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双簧、太平歌词、对口相声、快板书、单口相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台上妙语连珠,台下掌声不断。为了能适应各个年龄段观众的需求,“快乐兰州”的演员们也与时俱进,在传统相声中加入了多元素材,来吸引观众,让人们在快乐中充分感受兰州的文化特色。
在晚上的演出现场,记者发现观众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只有十几岁,其中有朋友相约、有宴请外地客户、也有一家三代人来听相声,真可谓老少皆宜其乐融融。观众年龄跨度大,这让李金辉感到欣慰同时也充满压力。
进步创新还原传统相声魅力
作为一名相声演员,对于相声的热爱是在骨子里,李金辉就是这样。他说,天津的相声文化自不必说,因为在五六十年前,茶园就已经铺就了平民文化阵地,而北京的郭德刚茶社也是风声水起红红火火,当全省文艺团体体制改革时,已经在六七年前就有办茶社念头的李金辉,在有了挑梁“快乐兰州相声茶社”的这个机会时,他决定接手给自己找一个定位。可说来容易做却难,相声茶社在兰州可谓新生事物、屈指可数,除去圣贤雅轩以及西北师大、兰州大学这些校内相声社团,真正与老百姓零距离的并不多,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场子掺杂。面对压力,在开创之初如何立足已是李金辉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在他心里相声就是要原汁原味的,不能是兰州方言相声,那是一种误读。考虑再三后他决定,还原相声本色于金城百姓,所以如今的“快乐兰州相声茶社”的舞台上,京韵大鼓、河北坠子、山东快板……无所不有,兰州人一直都很难看到的曲艺表演形式都有展现,相声界大师级人物的经典说段也在这个舞台上得以重新演绎。
采访时,准备上台的李金辉,穿戴好马褂并认真整理了一下头发和衣袖。每当换上这身传统演出服时,“戏大如天”的师训就从心底油然而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让他更加爱自己的职业和这个舞台。李金辉对记者说,相声也要不断进步和创新,原来传统相声中没有的道具和段子都应该加入进来。
如今,热爱生活、热爱相声的李金辉还开通自己的微博,在微博上来自四面八方的粉丝,不管是认可还是有意见,都鼓舞和激励着他前行的脚步。采访结束时,李金辉说,“做大做强做美兰州”已是金城大街小巷无人不知的宣传语,这也已然成为兰州市民众望所归的发展目标。作为文化的一份子,他希望游客也能通过相声,感知兰州的另一种美,让归家后的游客久久回味。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严管街竖立着“禁止停车”的牌子,司机却视而不见,摆放锥形警示桶的街头,陋习不改的司机照样乱停放……对于陋习不改,在严禁停车的路段乱停放车辆的现象,城关交警大队“排堵治乱”继续加大整...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