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新闻 合作新闻 夏河新闻 玛曲新闻 舟曲新闻 碌曲新闻 迭部新闻 临潭新闻 卓尼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甘南市 > 甘南新闻 > 正文

文化产业发展兰州依然领跑

来源:兰州晚报 2013-02-26 13:2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甘肃文化资源丰富,在中华文化中处于发端的地位,无论在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方面都有国内一流的资源。甘肃文化的丰厚内涵及其鲜明特征是甘肃人民的精神财富,并为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说,陇原大地就是一座艺术殿堂和文化宝库,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条件得天独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说,甘肃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把转型跨越发展与群众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事实上,甘肃省的总体规划中就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月24日,省统计局适时发布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报告。报告称,2006年—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呈逐年加快的趋势。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逐年加快

根据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2.03亿元(含个体户、无财务数据和产业活动单位数据),较上年增长19.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4%。甘肃省现有文化产业机构3887家,从业人员9.65万人,资产为259.51亿元。

从绝对量来看,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6年的30.74亿元增加了31.29亿元,增长了1.02倍;从增长幅度来看,2006年—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9.40%、

17.53%、12.26%、12.20%、14.44%、19.11%,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总体呈逐年加快的趋势;从平均增长速度来看,2006年—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07%。

文化产业发展效益明显提高

从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看:甘肃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9.65万人,实现增加值52.99亿元(不含个体户、无财务数据和产业活动单位数据),较2010年增长了18.83%。其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即核心层及外围层的各行业有从业人员6.78万人,实现增加值42.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4%、12.62%。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即相关层各行业的从业人员2011年从业人员为2.87万人,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9%、52.91%。

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2011年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9.79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6.20%;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2.69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3.95%;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9.84%,与2010年相比,核心层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4.11个百分点;外围层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降低了8.52个百分点;相关层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4.4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结构比重出现较为明显变化,但核心层的主导地位仍未变。

重点行业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

从行业划分看,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的机构有2911个,从业人员6.78万人,实现增加值42.48亿元。其中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的增加值分别占“文化服务”增加值的25.90%、23.93%、19.31%和18.04%;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各行业有机构976个,从业人员2.87万人,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其中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4.67亿元,占“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44.4%,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5.85亿元,占“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55.6%。

文化产业发展兰州情况最好

统计部门分析认为,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这个核心层占据了发展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长远趋势。同时也进一步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中的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相关文化服务”的发展实力日益增强,对全省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主导作用日益突出。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上的差异,文化产业发展在区域之间都有很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情况从区域发展情况看,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做为省会城市的兰州,无论是从业人员、增加值还是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在14个市州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增加值所占比重,几乎已经占据了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同时,酒泉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张掖市的发展情况也较好,这也反映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理念等有着较强的高度依存关系。数据显示,14个市州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兰州市41.91%,嘉峪关市3.47%,金昌市1.63%,白银市4.82%,天水市6.93%,武威市4.51%,张掖市4.87%,平凉市5.06%,酒泉市9.45%,庆阳市5.85%,定西市3.61%,陇南市3.82%,临夏州2.93%,甘南州1.13%。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

问题

产业投资不足人才问题凸显

核心提示尽管当前甘肃省文化产业已经在快速发展,但由于同期全省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因此甘肃省2006年—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不利态势,文化产业总量少、单位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着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总量少、单位规模小

据统计,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595元,这将为促进文化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但是,甘肃省文化产业总量少,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41%,在西北五省中位居第三位;单位规模小,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机构仅为388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的批零企业才97家。总量少、单位规模小的现状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虽然甘肃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不断上升,但由于同期全省经济也在快速发展,2006年—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1.35%下降到了2011年的1.24%,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及以上仍存在着差距。

文化产业投资不足

从全省文化产业现存发展状况来看,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发展缓慢。

2008年至2011年四年间,甘肃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65%、0.86%、0.85%、0.79%,尚不足1%。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投资拉动,文化产业同样如此。甘肃省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投资额不足,难以发挥投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势必会严重制约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扩张,甘肃省在这些方面的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

居民的文化消费力不强

甘肃省居民的传统物质消费层次逐年得到提升、物质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是甘肃省居民的文化消费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并未得到显著提升。2008年至2011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07%、7.29%、6.95%、7.49%;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54%、8.60%、8.62%、7.73%。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四年间均连9%都未达到,足以看出甘肃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还很低,文化消费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

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

甘肃的文化历史悠久、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从旅游文化来看,古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具世界品牌价值的旅游产品之一,甘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地段。从文化品牌来看,敦煌、《读者》两大品牌享誉世界,铜奔马、牛肉面等品牌急需大力开发并可走向世界。从历史文化来看,甘肃的文化具有唯一性、源头性、丰富性、深厚性等特点。大地湾、彩陶、简牍、西夏碑等都是震惊世界的文化发现。伏羲女娲诞生地、周祖庙、李氏祠堂使甘肃成为中国人寻根问祖的圣地,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更使甘肃显得多姿多彩。从地理文化来看,浩瀚大漠、神奇丹霞、巍巍祁连、戈壁绿洲、沙漠草原、黄河落日、神秘月牙泉……

但是,目前全省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发挥,使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挖掘地方潜力打造文化品牌

本报讯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宣布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支持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使甘肃省文化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后,甘肃省要在狠抓项目建设,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举文化旗、打文化牌、走文化路、吃文化饭,靠文化过日子,使甘肃文化产业的比重将来大大超过5%的比例,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观念,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创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产业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鼓励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积极吸引外地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甘肃的文化建设,通过项目带动、投入拉动提升文化产业内生力,推动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甘肃必须要做更多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加强民俗文化宣传和发展,举办有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建设一批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提升文化附加值,在挖掘和发扬自身丰富文化历史资源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思想,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精心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使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甘肃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拉动甘肃省经济持续增长。

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业态水平。要以文化内容创新为基础,积极开发相关衍生文化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优秀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当然,还必须提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甘肃省必须加大投入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要加大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国有文化单位的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全省文化设施建设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运营。要运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以专项资金撬动民间文化投资。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通过各类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全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重培养各类文化产业单位中的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载体,围绕“一带”,建设“三基地”,打造“十三板块”等,加快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新闻推荐

本周天气阴晴不定

昨日兰州市仍然笼罩在沙尘中本报讯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受强冷空气影响,今春我国北方大范围强沙尘天气过程连续波及兰州市,使得金城天气遭遇重创,不但空气质...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降水量仅为9.5毫米2013-03-08 13:16
猜你喜欢:
评论:(文化产业发展兰州依然领跑)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