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国内乳企连续3次提价,奶价迅速飙升。袋装奶从1元涨到1.4元,用了足足3年时间;而从1.4元涨到1.8元,仅仅用了3个月。奶价迈进“2元时代”已为时不远。
1杯奶到底需要多少钱?奶价飙升的背后有没有“虚高”的成分?
奶价高居世界第四
据统计,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2007年的2.25元/公斤快速上涨至今年的4.5元/公斤,翻了一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奶价之高排世界第四位。
原料奶价格高居不下是乳制品行业整体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
原料奶价格较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养殖成本太高。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饲草,而由于我国本土牧草质量低下,导致优质牧草大量依赖进口。比如,苜蓿是提升生鲜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伊利、飞鹤等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进口苜蓿比例高达90%。此外,奶牛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效率低下,也抬高了一杯奶的成本。
2012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一吨原料奶粉,价格为2.4万元左右,而从本土收购奶源,一吨的成本则需要3万多元。
一杯奶899项指标检测
原料奶价格虽然偏高,但还占不到成品牛奶价格的一半,加工流通环节的成本还要更高。过多、过频的检测是中间环节成本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以伊利集团为例,2012年一杯奶从生鲜乳到成品出厂,需要完成的检测指标累计达899项。飞鹤乳业甘南工厂每天12个批次产品的检测费用在6万元左右,一年的检测费用就要2000多万元。
部分企业表示,检测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由过去的1%左右提升至近10%。2012年我国乳企的检测费已是乳业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
“进店费”乱象丛生
从奶成品出了厂,通过流通环节再到消费者手里,加价幅度更大。批发价130元,进了超市就卖218元,提价幅度67%,这是某款国产奶粉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实际销售情况。
乳企普遍反映,近年来“进店费”乱象已经愈演愈烈。这些费用包括节庆费、店庆费、修缮费、广告费、进货返利、新店开业赞助费、配送费、合同续签费等十几种费用。黑龙江某品牌乳业公司说,受不断增加的“进店费”影响,公司产品的流通环节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上升至40%至50%,要比正常情况高出至少20个百分点。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工钱讨不到6人欲跳楼 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农民工们拿到了18万元
包工头带着现金赶来现场发工钱一名工人不顾安全站在9楼居民家的防护栏上兰州晚报讯(首席记者于永昭文/图)1月3日,6名农民工为了讨薪爬上白银路一居...
甘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