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新闻 合作新闻 夏河新闻 玛曲新闻 舟曲新闻 碌曲新闻 迭部新闻 临潭新闻 卓尼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甘南市 > 甘南新闻 > 正文

传承,从展示开始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6-15 19:1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柳娜

见习记者丁小凤

昨天,来自全省的几十名非遗传承人带着他们的代表作品亮相平凉,在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上一展绝技。色彩绚烂的甘南藏族唐卡、工艺精湛的临夏砖雕、制作精美的庆阳环县道情皮影、技艺精巧的保安族腰刀等,让人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而与传承人面对面学习剪纸、制作雕刻技艺,更让人过了一把“艺术家”的瘾。

精彩“绝活”惊艳亮相

一走进展会大厅,就让人挪不动脚步。在这里可谓处处是风景,个个有绝活。

平凉纸织画、甘南藏族唐卡、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庆阳环县道情皮影、西峰泥塑、定西岷县洮砚、酒泉夜光杯、嘉峪关石砚、张掖裕固族服饰、天水雕漆……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非遗集聚一堂,令来者直呼过瘾。“中国丝绸‘活化石\’太奇妙!”

平凉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根植于这方水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枝繁叶茂,花鲜果硕。作为东道主,平凉精心布设了8个展区。在平凉市展厅中央,一幅巨型展板上,形象展示了华亭曲子戏、打乐架、灵台灯盏头戏、崇信陇东民歌、庄浪花儿、民间倒灯、崆峒笑谈、静宁打花鞭、阿阳民歌等平凉代表性非遗传承项目。

以纸为线,织就一幅画作,正是平凉纸织画的神奇之处。平凉市展厅南边,民间艺人正巧妙地将中国画与编织艺术融为一体,将纸条经纬交错编织,细腻精巧,妙不可言。围观宾客啧啧赞叹的同时,不忘用手中的相机、手机记录那美妙一幕。王翔面塑展示区人头攒动,一块块彩色面团经过他的几下拿捏,立即变成让人爱不释手的人物造型。王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面塑的制作过程,引得大家按捺不住好奇,想要一试身手……

平凉市展区及各县区展区的非遗产品种类丰富:有可以做装饰的,如瓷盘画、刺绣、芦苇画、掐丝画;有可以用的,如养生袋、擀毡;还有吃的,如静宁烧鸡……种类繁多的非遗项目勾勒出平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一幅幅生动画面。

一幅幅色彩绚烂、栩栩如生的画像凝聚了藏传佛教的玄妙神韵。在甘南展区,甘南藏族唐卡吸引了众多市民,它们无声地讲述着藏族传统艺术的博大与深邃。“绘制一幅小唐卡需要四五个月,大的则需要三五年,作画时还要内心祥和,心神宁静,这样绘制出的作品才精美、具有活力。”来自甘南州的唐卡传承人道吉扎西告诉记者。据了解,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珍贵的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要想让唐卡艺术走得更远,还需将唐卡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我们除了出版纸质画册外,还正在制作成电子相册,配以汉藏英三种文字描述唐卡背后的故事。我认为,藏族传统艺术并不仅停留在对过去的继承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寻找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点,这将为唐卡提供更广阔的传播渠道。”道吉扎西说。

这些非遗项目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实也是我们身边的东西。”市民周自强说,展览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还可以拍照,甚至体验制作过程,“让我们觉得与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了更多的亲近感。”

花儿的悠扬婉转,听后才能感觉她的美丽;刺绣的明艳动人,观后方解一针一线的情意;还有微雕、剪纸、撕纸……在展演现场,很多游客原本对“非遗”项目都是一知半解,通过展示,他们对诸如泥人、石刻、剪纸等民间工艺的制作流程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

传承发展生机勃勃

据主办方有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此次展演目的之一,就是唤起老百姓和社会各界关注我们的历史文化,让甘肃非物质文化成果得以延续、传承和发扬光大。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非遗项目都已走上产业化的快车道,并树立了较高的品牌,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块普通的砖头竟也能变成精美的礼品,在临夏展馆,临夏砖雕第三代传人沈占伟现场表演砖雕技艺,让人惊叹他那一手化普通为神奇的能力。沈占伟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画画,后在爷爷的指导下,学起了砖雕。一学就放不下了。刻了几十年传统砖雕的他想到了创新。怎么样让这些古老的东西适合现代家庭?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触动了他。这一年,一个广州的女游客慕名而来,看到他的砖雕,喜欢得不得了,但由于件大、质脆、没有包装,很难长距离运输,只好作罢。这让沈占伟想到了要把这个原本是民间院墙上的东西打包装进精致的盒子里,做成礼品。之后,他设计了大量新的式样,并摒弃了手工作坊,与人合作开办了公司。现在他们的公司里有砖雕艺人70多名,每年都有几百万元的产值。来自《兰州晨报》的记者,坐在了沈占伟的对面,学起了砖雕技艺。他说,从来没有见到把砖头做成礼品的,这下开了眼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嘉峪关展区,充满古人浪漫情怀的“夜光杯”让人爱不释手。嘉峪石砚的传承人刘宗学对记者说,由于嘉峪关地处祁连山下,拥有大量“石资源”。10多年来,他便琢磨着如何利用祁连山玉石把嘉峪关的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弘扬光大,打造具有嘉峪关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今,刘宗学和他的团队巧妙地将祁连山玉石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相融合,设计出了上百种工艺品,既有丝绸之路上传统的手工艺品夜光杯、嘉峪关石砚、祁连玉雕等,也有新开发的天域发光夜光杯、驼绒画、石艺画等。谈起这段发展的历史,刘宗学颇感自豪。

审视差距汲取营养

非遗项目展演同样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展演荟萃甘肃省各地代表项目,除了必不可少的临夏松鸣岩花儿、陇剧、秦腔、张掖裕固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外,还有庆阳唢呐、华亭曲子戏、打乐架、灵台灯盏头戏、崇信陇东民歌、庄浪花儿、泾川王母赐福、民间倒灯、崆峒笑谈、静宁打花鞭、阿阳民歌、崆峒派武术、春官歌演唱、庄浪舞龙舞狮、华亭威风锣鼓、崇信跑旗等。原汁原味地精彩演出,将展演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向人们展现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让市民尽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

大饱眼福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部分非遗项目遭遇传承难的问题,一些非遗项目尤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而特殊,对人才要求非常高,好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平凉面塑传承人王翔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很多年轻人对技艺的传承带有功利性目的,肯静下心来深入钻研的人不多,找个好徒弟太难了。”

记者在现场发现,与一些“可望而不可求”的高价位工艺品相反,一些非遗日常生活必需品因其价格低廉、实用性强得到了参观者的青睐。何霞剪纸、民俗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购买者。

“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创新了理念。”平凉何霞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公司经理何霞告诉记者,她认真地看了各个市州的展馆,看到了一些非遗文化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倾听文化企业家的创新理念和发展路径,带来了深刻的触动,有了更多收获。

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这些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潜力也不容小觑。这位负责人说,临夏砖雕的“新生”就是个例证,它说明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完全可以进行市场开发,完成产业化发展。我们应该以此次展演为契机,以学习与反思的态度来对照各参展市州在非遗方面取得的成果,审视自己的差距,吸收这场盛会的丰富营养。

此次展演的价值在于筹备的过程,在于各市州的参与,在于现场的呈现,但更在于发展理念等“软实力”的学习和萃取。平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如何做到后继有人;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些难题相信会在这次展演中找到答案。

新闻推荐

中国电影与兰州有缘

中国第23届金鸡百花奖即将在兰州开幕,它已引起各界人士关注,同时也引起兰州市民的广泛兴趣,因为中国电影与甘肃兰州有点缘分呢。为什么这样讲呢?第一,中国电影表现的很多故事...

甘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传承,从展示开始)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